分享到
[中国科学报]发现进口粮食会带来环境污染
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等
发布时间:2018-05-24
|来源: 《中国科学报》2018年5月23日|作者:李晨
本报讯(记者李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孙晶、吴文斌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哈罗德·穆尼,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刘建国合作,历时两年多研究发现,粮食进口会带来进口国环境污染。近日,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我们选取从巴西、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前10名的国家,计算这些国家由于大豆进口,带来本国大豆种植转变为小麦、玉米、水稻、蔬菜种植过程中的氮营养平衡变化。结果表明,全球主要大豆进口国因作物种植转换造成了巨大的氮污染?!彼锞?,大豆可以固氮,不需要或者仅需要少量的氮肥投入,因此大豆种植中过度施用氮肥的情况显著少于其他作物种植。
为了验证全球尺度的分析结果,唐华俊组织团队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进行了案例研究。受进口大豆的影响,黑龙江大豆生产大规模减少,转换为玉米和水稻种植。研究发现,黑龙江由于大豆转换成其他作物导致了氮营养平衡增加或者从负变正。大豆田氮营养平衡增长最小,从-105公斤/公顷到-92 公斤/公顷;水稻田氮营养平衡增长最大,从32公斤/公顷到100公斤/公顷;玉米田氮营养平衡从负变正,从-23公斤/公顷到42公斤/公顷。
“除了氮污染,我们在黑龙江的案例分析中还计算了由此带来的水需求变化,结果表明,大豆转换成玉米和水稻后需要更多的水,这也会增加更多的水资源负担?!碧苹∷?。
“我们的研究弥补了传统观点的不足,发现了进口国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并强调了国际贸易中系统分析的重要性,可为我国与美国、巴西等国家进行诸如大豆粮食贸易谈判时,阐述粮食进口的环境污染风险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从而争取到更多舆论支持?!蔽馕谋笏怠?/p>
《中国科学报》 (2018-05-23 第4版 综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