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甘肃10月14日讯(记者 张艳玲)“中国不同时期,马铃薯有着不同使命。60年代,粮食短缺时马铃薯是救命薯;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马铃薯是温饱薯”;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时马铃薯是小康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马铃薯变成财富薯。”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传统食品加工与装备研究室主任张泓研究员12日在甘肃表示。
当日下午,由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主办、甘肃省农牧厅和定西市政府承办的2016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专家论坛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举行。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所长戴小枫研究员、张泓研究员在论坛上分别介绍我国现代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状况和我国马铃薯生产消费及主食加工情况。
马铃薯是全球公认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8421万亩,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产量达9600万吨,但马铃薯加工率仅为7%,马铃薯消费偏低,主要消费仅限于鲜食菜、淀粉原料、饲料,薯片、薯泥等。
“制约中国马铃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是产后加工,国家推出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策。”中国农产品加工所所长戴小枫研究员指出。
戴小枫说,现代农业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营养产业,而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之本,是农业自身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必由之路。营养健康又是未来现代农业必须遵循的大战略。未来我国将进入精准营养、个性化服务新阶段。
戴小枫说,目前,我国国民一半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三高”人群骤增,这主要因为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而马铃薯热量低,营养丰富,蛋白优质,马铃薯主食是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升级的重要选择。
“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将结合中国各地特色小吃和民俗特色,开发多种马铃薯主食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营养健康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休闲产品。”张泓表示。
但是,目前我国缺乏符合中国蒸煮饮食文化的主食产品,缺乏符合中国主食产品加工的专用马铃薯品种,缺乏符合中国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的技术装备,缺乏引导马铃薯营养主食消费的社会氛围,这“四大缺乏”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发展的瓶颈。
按照农业部推出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总体思路,未来将是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将选育一批主食加工专用品种,建设一批优质原料生产基地,研发一批主食产品及加工工艺,扶持一批主食加工龙头企业,达到品种专业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
“未来,马铃薯产业将由原料生产向加工产品生产、由副食向主食、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预计到2020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达1.3亿吨左右,4000万吨用作主食加工。传统大众型、地域特色型、休闲功能型等各类马铃薯营养主食产品消费需求达到2000万吨,马铃薯占比达50%。”张泓说。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