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构建多元化玉米供应体系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国际玉米价格下跌明显;而国内玉米供需偏紧,国内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进口压力不断显现?!敝泄┮悼蒲г?a target="_blank">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艳涛表示。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内外玉米价差已扩大到638元每吨,并呈不断拉大之势。杨艳涛指出,国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而需求骤减,美国玉米期末库存创下33年来最高水平。同时,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乙醇需求减弱,加上疫情造成运输受阻,共同对国际玉米价格形成压制。
从国内看,首先,国内玉米供需趋紧,产需缺口扩大强化了玉米价格上涨预期。其次,疫情暴发以来,国内玉米贸易曾一度停摆,阶段性供应短缺引起价格上涨。再次,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玉米饲料及加工需求持续向好,玉米淀粉企业开工率由2月份的37%提高到5月份的67%,玉米需求不断上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侯丽薇认为,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可能使得未来一段时期玉米进口继续增加?!坝绕湓诘鼻叭蛞咔槁?、农产品供应链受阻的情形下,过度依赖单一国家进口的模式存在贸易风险?!?/p>
专家表示,国内外玉米价差倒挂的局面短期内较难改变。从长远看来,要加强对玉米及替代品进口的监测预警及调控,保障国内玉米产业安全。进一步强化对国际市场的监测、研判和预警,对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因时因势实施有效调控,确保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实施进口来源多元化,提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能力,进一步拓展新的进口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全球玉米供应体系,特别是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玉米生产潜力较大国家的经贸往来。
同时,要立足保障国内玉米生产供应安全,加强政策调控与支持。稳定玉米优势产区,保障国内玉米供给,进一步完善生产者补贴制度,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扶持玉米下游加工企业,降低企业由于生产性成本上升而造成的影响。
此外,要调整产业布局,完善国内粮食流通体系。统筹安排玉米生产、加工、储存及运输,促进“南猪北养”,在主产区适当发展玉米深加工项目,以达到原料就近加工转化、减少流通风险;调整储备布局,在玉米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增加储备,以防发生紧急情况时保障供给能力;提高流通效率,加强铁路及水路等粮食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运输快捷、便利、安全、有效。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