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30日电(记者蒋建科)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8月2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由我国主导,通过国际合作完成的白菜全基因组研究论文。这标志着我国以白菜类作物为代表的芸薹属作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据悉,该项成果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油料作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导下,由中国、英国、韩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组成的“白菜基因组测序国际协作组”共同完成。这是继黄瓜基因组测序和马铃薯基因组测序项目后,由中国主导,通过国际合作完成的蔬菜领域基因组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
白菜类作物包括大白菜、小白菜、菜心和芜菁等形态各异的一大类蔬菜,其中大白菜和小白菜是我国栽培面积和消费量最大的蔬菜作物。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白菜生产国,目前大白菜和小白菜栽培面积已超过400万公顷,总产量约12,000万吨,在我国的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白菜基因组序列分析的成果对白菜类作物和其它芸薹属类作物的分子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3年1月,在美国圣地亚哥,由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美国、中国、德国等国际上主要的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白菜、甘蓝、油菜等)研究强国组成的“多国芸薹属基因组项目指导委员会”最早提出了开展芸薹属作物基因组测序研究的计划。但由于经费落实困难或基因组组装难度太大进展非?;郝?。
2008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利用第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黄瓜基因组测序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组研究院,果断地启动了使用新一代技术进行白菜基因组测序的研究。
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基因组共包含约42,000个基因。
白菜是迄今为止测定的与模式物种拟南芥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拟南芥是目前世界上研究的最为透彻的物种,大量的拟南芥基因功能得到了阐明。由于白菜基因与拟南芥基因存在高度的相似性,白菜基因组的测定为利用丰富的拟南芥基因的功能信息架起了桥梁,将极大促进白菜类作物和其它芸薹属作物的遗传改良。
白菜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的完成是我国农业领域取得的重大新成果,该项目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基础司、农村司和国际合作司、财政部科教文卫司、农业部科教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委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