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的膨胀,食物需求也不断上升,资源耕地等却在逐渐减少,再加上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加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幸运的是,可以突破土地资源的约束、大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植物工厂正逐渐兴起,这项被认为颠覆传统农作方式的技术,有望成为解决人类挑战的众多可选途径之一。
9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第5期“农科讲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讲坛邀请了我国植物工厂研究的创始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其长,他介绍了什么是植物工厂、为什么要发展植物工厂以及我国植物工厂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等内容。
讲坛现场还邀请了两位点评专家,一位是著名设施园艺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邹志荣教授,另一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生物学与生命保障技术研究所所长、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教授。两位专家都认为植物工厂将来会大有作为,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实现植物的智能化生产,如沙漠、戈壁、盐碱地、海岛、水面、城市建筑和地下空间等。“尤其是在探索太空的航天领域会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与城市融合得越来越紧密
国际上,植物工厂发展的历程要从1957年算起,到现在将近60年了。中国植物工厂的历史不到20年,但发展迅速。
邹志荣表示,对设施农业来说,植物工厂应该是这个领域最高的发展阶段,已经完全可以摆脱自然约束,实现人为控制环境,按照人的意愿进行植物生产,代表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现在LED植物工厂发展非常‘热闹’,2016年以后可能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杨其长对植物工厂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多年来,杨其长带领团队开展了植物工厂光配方、光—温耦合节能环境控制、营养品质调控及智能化管控等相关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杨其长把这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看得非常重,他认为进一步加大智能LED植物工厂的研发力度,扩大应用范围和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未来的植物工厂肯定会与城市融合得非常紧密。”杨其长表示,这样就为植物工厂与城市的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比如植物工厂可以跟社区、超市、家庭、宾馆、饭店、医院、养老、学??破盏群芏喾矫娼岷?。
从上海世博会展出了家庭植物工厂以后,目前各种家庭植物工厂模式发展非???,比如迷你型家庭小型植物工厂装置就有很多产品已投入市场。
“北京当代商城六层有一个餐厅,把植物工厂技术与餐饮进行了结合,可以在里面取菜,然后现场进行烹制,这种形式可以成为城市的一种新时尚。”杨其长说。
目前,发展都市垂直农业逐渐成为潮流,“发展都市垂直农业中很大的成分是跟植物工厂密切关联的。”刘红表示,今后都市垂直农业还应该发展成都市型生态循环农业。
应用于载人深空探测
9月15日,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设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占湔窘ㄉ柚幸桓龊苤匾目翁饩褪鞘迪中孪适澄锏淖愿?ldquo;植物工厂的一些技术可以为空间站提供保障。”杨其长说。
今后人类要进行长时间、远距离的载人深空探测,比如建月球基地,飞火星建火星基地等,其中生命保障系统非常关键。
“现在飞船、近地轨道空间站等生命保障系统是基于携带式、物理化学式系统,无法支撑今后长时间远距离载人深空探测的生命保障需求,要支持这样的任务必须有一个新的生命保障系统,我们叫作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刘红介绍。
据了解,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人所需要的氧气、水和食物可在这里循环再生。
“这样一个生态系统里最核心的单元就是植物栽培单元,也就是太空植物工厂。”刘红说,因此植物工厂在今后载人深空探测中会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除此之外,长期的载人飞船以及近距离轨道空间站,使得航天员长时间远离地球的绿色生存环境,会对航天员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如果在空间站能有一个植物的栽培空间,不仅让航天员能够看到绿色,还可提供一些绿叶蔬菜,对舒缓航天员心理也是有非常大价值的。”刘红表示,绿叶蔬菜的长期保存对其品质是会有影响的,尤其是对口感的影响明显,所以植物工厂对于航天事业来说意义重大。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