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大产业,我国蜂产品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正从蜂产品数量大国向质量强国迈进。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变化、农业杀虫剂使用等原因,蜜蜂及其他授粉昆虫的数量在急剧下降,人类食物供给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都受到了这一变化的威胁。
“因此,我们亟须进一步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合作模式,加强蜜蜂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示范,进一步提升科技贡献率,在支撑优质蜂产品供给、助力农作物增产提质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为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撑?!?月2日至4日,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主办的2024年国际蜂联亚洲区域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表示。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养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目前蜂群数量已达到1000多万群,呈逐年上升趋势。数据显示,我国蜂产品年出口量15.6万吨,2023年蜂产品年产值500亿元以上。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蜂产业发展。新修订的畜牧法强调,国家支持发展养蜂业,?;ぱ渖叩暮戏ㄈㄒ?。
“长期以来,我国加强蜜蜂资源?;び肜?,建成了国家蜜蜂基因库和蜜蜂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强化科技支撑,成立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设立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围绕产业链做科技研发与推广,支持蜂蜜产业发展,加快授粉市场培育和技术推广;完善蜂业资源资源标准体系,发布成熟蜜农药残留标准,搭建国际蜂业交流平台。”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说。
尽管我国在蜜蜂资源?;び肜梅矫嫒〉昧讼灾尚?,但蜂业仍面临着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等严峻挑战。我国作为主要的蜂产品出口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亚洲拥有着丰富的蜜蜂资源。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2022年亚洲蜜蜂种类有11种,蜜蜂存养量达4534万群,占世界蜂群总量的44.9%,居世界五大洲之首?!肮史淞恢敝铝τ诖俳鞴湟档慕涣饔牒献?,推动全球蜂产品的质量提升,而中国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惫史淞飨芨ダ铩に雇佳翘亍づ宓偎贡硎尽?/p>
“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能力,希望加深与国际蜂联的合作,借鉴不同国家的成功经验,共享最新的科技成果,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和政策,协同推动蜂产业高质量发展?!毙凉硎尽?/p>
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与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将聚焦蜜蜂等资源昆虫重大科学问题,打造蜜蜂相关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前沿阵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