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黄哲雯)近日,农业部组织全国17个省市(区)农业资源环保技术人员及相关科研教学单位专家,现场观摩了位于吉林白城市科尔沁草原深处的刺萼龙葵综合防控示范区,系统介绍了示范区建设背景、取得科研进展和技术推广情况。
刺萼龙葵是起源于北美的外来恶性有毒杂草,自2009年以来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快速蔓延,在辽、吉、内蒙古、冀等省的112个县(市、旗)发生危害,严重危害面积已达480万亩,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据悉,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农科院环发所退化环境生态修复创新团队牵头,植保所农田杂草监测控制团队以及环保所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创新团队科研骨干为核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20多家科研、教学、推广部门技术力量,开展针对刺萼龙葵综合防控技术协作攻关。项目组研究筛选出了紫花苜蓿、苇状羊茅、羊草组合,沙打旺、冰草、羊草组合,冰草、紫羊茅、羊草等12种替代植物组合,以及氯氟吡氧乙酸、乳氟禾草灵等7种化学防除技术方法,并选择在科尔沁草原刺萼龙葵典型危害区建立了综合防控示范基地。
经过3年多的示范,示范区刺萼龙葵土壤种子库数量平均降低为100.5粒/平方米,与对照区11133粒/平方米相比下降99.1%;示范区刺萼龙葵种群密度平均降低为4.1株/平方米,与对照区93株/平方米相比种群密度降低95.59%,示范区平均牧草产量干重达到307公斤,与对照21.4公斤相比,平均每亩挽回牧草产量损失285.6公斤,直接经济效益约427.5亩/元。
据了解,项目组通过技术集成,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刺萼龙葵综合防控技术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可广泛适用于退化草场、荒坡、荒滩、道路、沟渠、农田、林地等不同生境的综合防控技术方案和行业技术标准,并以点带面,为河北、山西、北京刺萼龙葵扩散廊道和控制性节点典型防治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