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熊和平:随着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加快,麻类作物也将由精耕细作型向规模效益型过渡。这既有利于机械操作和技术成果的推广,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益。同时,麻类种植逐渐向“非宜粮地”转移。麻类品种的抗逆性成为关注的重点,在逆境条件下的种植技术成为科技攻关的重要内容。麻类用作饲料、食用菌培养基质、环保型麻地膜和麻塑材料等成为多用途攻关的主要方向。
2011年麻类产业发展应树立大纤维观念,以麻代棉是突破口。苎麻、亚麻与大麻可与任何种类的纤维进行混纺。应实行因地制宜的作物布局与分带种植,拓宽我国天然纤维的种植区域。同时,为确保国家粮食用地,麻类作物要另辟种植空间,实现向山坡地、盐碱地、冬闲地转移。苎麻、剑麻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适宜山坡地种植;红麻、黄麻耐盐碱,可在盐碱地种植。要配套选育出逆境条件下的麻类新品种,研究与之相关种植技术,使“非宜粮地”得到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
麻类产业发展要加大关键性技术难题研究:1.要重点研究麻类脱胶技术与工艺,降低环境污染,促进麻类生产清洁化。2.要加大适应麻类区域转型品种的选育,并研究抗逆性栽培和全程机械化收获技术,促进新技术、新成果转化,提高麻类作物的比较效益。3.开辟麻类多用途利用,通过麻类作物多用途,提高与其它作物的比较效益。
分享到
[农民日报]麻类加强关键性技术难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1-03-22
|来源: 《农民日报》2011年3月16日|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