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日研究发现,“内质网I型α-甘露糖苷酶”能诱导艾滋病病毒囊膜糖蛋白降解,继而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最终有望达到治疗目的。该研究发表在近期美国出版的《生物化学杂志》上。这是继去年首次揭示人体内存在降解艾滋病病毒囊膜糖蛋白的天然免疫通路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细胞内形成一个潜伏病毒库,在中断治疗后能迅速释放病毒,导致继续感染。因此,临床上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只能抑制病毒生长,不能彻底清除艾滋病患者体内的病毒,致使艾滋病无法得到治愈。”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基础免疫研究团队郑永辉研究员介绍说,这一难题长期困扰着世界各国从事艾滋病研究的科研人员。
据介绍,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是启动病毒感染的关键蛋白,抑制囊膜糖蛋白的功能具有抗病毒的治疗作用,而直接阻断其在细胞内的合成则能达到根除病毒感染的目的。为此研究人员在对艾滋病病毒囊膜糖蛋白天然降解通路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发现了一个抑制该降解通路的小分子化合物,该化合物通过抑制I型α-甘露糖苷酶的活性,阻断病毒囊膜蛋白的降解。研究人员对I型α-甘露糖苷酶家族进一步筛选,最终发现其家族成员之一的“内质网I型α-甘露糖苷酶”能够诱导艾滋病病毒囊膜糖蛋白降解,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
“该研究不仅对艾滋病治疗意义深远,而且对开发广谱高效的抗病毒方法治疗其他病毒感染,尤其是应对新型、突发性、高致病性病毒感染如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郑永辉说。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