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科学报]调控水稻分枝蛋白获遗传学证实
为农作物株型改良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13-12-12
|来源: 《中国科学报》2013年12月12日|作者:黄明明
本报北京12月11日讯(记者黄明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课题组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首次在遗传和生化层面证实,D53蛋白可作为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的抑制子,参与调控植物分枝(蘖)的生长发育。相关成果于12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万建民课题组利用一个部分显性水稻矮化多分蘖突变体进行了外源激素处理和内源激素测定。
结果表明,d53是一个独脚金内酯不敏感突变体。通过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他们获得了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的DWARF53(D53)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新的在结构上与I类Clp ATPase类似的核蛋白。
后续的功能分析发现,在独脚金内酯存在的条件下D53蛋白可与两个已知的独脚金内酯信号分子D14、D3互作形成蛋白复合体,进而使得泛素化的D53蛋白特异地被蛋白酶体系统降解,从而诱导下游目标基因的表达以及独脚金内酯信号的响应。
业内专家认为,该研究不仅为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株型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因和育种材料,并为籼粳交杂种优势在生产上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应用前景。
万建民课题组利用一个部分显性水稻矮化多分蘖突变体进行了外源激素处理和内源激素测定。
结果表明,d53是一个独脚金内酯不敏感突变体。通过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他们获得了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的DWARF53(D53)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新的在结构上与I类Clp ATPase类似的核蛋白。
后续的功能分析发现,在独脚金内酯存在的条件下D53蛋白可与两个已知的独脚金内酯信号分子D14、D3互作形成蛋白复合体,进而使得泛素化的D53蛋白特异地被蛋白酶体系统降解,从而诱导下游目标基因的表达以及独脚金内酯信号的响应。
业内专家认为,该研究不仅为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株型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因和育种材料,并为籼粳交杂种优势在生产上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应用前景。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