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骨头也可当肉营养超过牛奶
[农民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解畜禽骨素加工世界性难题
发布时间:2014-08-06
|来源: 《农民日报》2014年07月30日
本报讯(记者 吴佩)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山东悦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骨素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成果,在北京通过农业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在原料骨前处理、骨素热压高效抽提、真空—梯度膜浓缩偶联、骨素增益生香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等方面实现了系列性重大突破,将大大提高畜禽骨加工效率,改变过去畜禽骨只用于加工低端产品或者直接遗弃的状况,为全球畜禽屠宰行业的技术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在传统的消费理念中,很多人把“骨头不当肉”,事实上,可食性动物骨中含有11%~16%的优质蛋白,约为牛奶中蛋白含量的3~5倍。世界畜禽骨年产量达4600多万吨,其中我国占22%,约1000多万吨,超过了欧美畜禽骨产量的总和。而这1000多万吨的骨头中,含有约200万吨的动物蛋白,以肉蛋白含量折算,相当于新疆内蒙古两地区每年肉类蛋白含量的2.5倍。然而,长期以来畜禽骨利用途径单一,加工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品质差;加工技术与装备适应差,耗能高,产业化困难,成为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一直困扰着国际食品加工界。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春晖介绍,研究团队在20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产业急需的骨源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开发了骨素、高汤、骨油、硫酸软骨素、呈味肽基料和骨素肉味香精等新型产品,满足了餐饮业、方便食品产业、肉制品加工以及家庭厨房对营养、美味、自然、健康、安全的骨源食品的消费需求。目前,项目成果已经推广到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和越南的20多家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0多亿元。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