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由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在京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2021年我国农业克服世纪疫情和极端天气等重大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农业绿色发展持续向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达到新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报告显示,我国农业资源节约保育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落实中央农田建设补助资金867亿元,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2395万亩,超额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5,超过了“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同时,农业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效明显。全国化肥施用量连续五年保持负增长,2020年为5250.65万吨(折纯量),比2015年减少12.8%,施肥结构不断优化,减氮控磷增钾效果明显;全国农药使用量24.8万吨(折百量),比2015年减少16.8%,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1.5%,比2015年提高18.4个百分点;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此外,我国农业绿色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标志获证单位总数23639家,获证产品总数50295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超过1.7亿亩;全国2760个县开展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已开具合格证2.2亿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8%。
农业农村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指出,报告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客观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态势。农业农村部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高层次、宽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系统提升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获得感;二是科学完善了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对标国家“双碳”战略,结合《“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报告完善了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了单位农业增加值碳排放、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个指标,构建了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了评价结果科学性和社会接受度,为科学评估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开展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系统梳理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领域标志性理论和技术成果。针对农业绿色发展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和“卡脖子”技术,报告对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科技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向社会推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进程提供科技支撑。
本报告由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编制,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智库系列报告”之一,自2019年起连续发布年度报告,已成为社会各界观察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