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杨舒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召开的单季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生产模式示范现场观摩会上获悉,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成功创建单季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并在浙江诸暨通过应用示范。经测产,每亩水稻可增产15%,同时大幅减少水、化肥和农药使用,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据项目总负责人、水稻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介绍,项目组联合多个科研部门,针对长江流域水稻生产方式与不同季节生长特点,开展了早、中、晚稻5种不同的水稻技术集成生产模式研究与示范,均取得较好成效。此次在诸暨开展的单季稻生产模式研究示范,集成应用了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春优84”和“春优927”、水稻“麦畦式”湿种栽培技术、机插水稻轻型无土基质育秧新技术等11项核心技术,达到了预期目标。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