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油料产业风险应对能力亟待增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傅廷栋、张新友、盖钧镒、官春云、王汉中、李培武等日前在武汉举行的科技创新引领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针对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偏低、油料产业综合效益不高等现状提出,我国油料产业风险应对能力亟待增强。专家们表示,油料作物是人体三大营养素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富含各种天然活性功能成分,更是中国传统的食药同源物质,与人民健康和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在保障食物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当前,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势严峻,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约30%。随着单边主义、?;ぶ饕逄?,国际贸易摩擦叠加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使进口不确定性增大。为此,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指出,我国油料作物生产必须综合自给,以发展产量为核心,为公众的油脂与蛋白需求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提出油料产业推进新的绿色革命的构想:以发展占国产食用油半壁江山的菜籽油为重点,通过油菜理想株型改良、高密高产栽培技术等手段大幅提高单产,逐步增强我国油料产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推动“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针对当前油料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认为,要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多功能利用,拓展油料作物饲用、菜用、肥用、蜜用、观赏等新功能,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事业相结合,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相结合,大力提升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靶率逼?,我国油料产业发展的特色是以油为主,因地制宜?!?/p>
随着人民营养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料生产亟须向高品质、好营养方向转变。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以稻米品质的改良为例,对提高油料产品外观品质、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功能品质进行了展望。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官春云、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两位院士对我国高油酸油菜、高油酸花生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就优良品种选育推广、蛋白利用技术装备研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等提出了建议。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究员李培武对植物油分子原位识别检测、全二维气质风味检测等技术作了介绍,指出了未来油料检测“灵敏、特异、快速、便携、高通量”的发展趋势。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