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进一步通过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国外渠道,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人才,促进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与推广,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7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代表双方签署了《引进外国智力为农业科技发展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将在引智平台建设、引智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科研与引智相结合,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资源优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告诉记者,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建立全新引智合作平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完善引智推动机制的重要举措。在合作协议框架下,国家外国专家局将在农业引智方面有针对性地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重点科研领域,以加大对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和牛、羊、猪、鸡等家畜家禽的良种繁育、品种改良以及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的引智力度,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科学院引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据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自1994年参加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工作以来,执行“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项目计划及其示范推广项目”、“出国(境)培训项目计划”等共585个,内容涉及农作物和畜牧种质资源引进及新品种培育、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生物技术、喷灌和种子加工等仪器设备的引进等。通过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发现和引进了一批在国外有建树的专业人才,在相关科研领域与国际前沿接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已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与教学单位以及3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非常广泛的联系和合作,有12个国际组织和外国农业科研机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了办事处,并建立了21个联合实验室。
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建国、孙照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唐华俊、院机关相关司局和京内研究所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梁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