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订单生产破解“国棉入库”困局
本报记者 李 禾 国产棉库存量已高达1000多万吨,但今年4—9月仅消费了近236万吨?!凹词共簧唤冢獯婷藁ㄒ补晃夜闹笠涤靡荒?。”在28日召开的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说,我国每年花260亿元补贴棉花生产,却面临“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困局。
李付广认为,纺织企业不愿用国产棉并非崇洋媚外,而是国产棉的生产与需求严重脱节,“高等级棉严重短缺,低等级棉严重过?!?。
“临时收储政策是棉花品质下降的‘催化剂’?!崩罡豆惴治龅?,国产棉品质再差也有国家要,因此农民重产量、轻品质。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棉花生产、采收是全程机械化,过程中人都不允许进入。可在我国,生产时不注意清洁化,棉田不仅能进人,鸡鸭鹅等都随便出入,机器收棉时各种毛发、杂质都掺杂其中。棉花从生产到纺织品上市,产业链条长,市场管理和调节存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等机制性问题。“如推广品种的就只管推广,结果收一车棉花,里面可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品种,纤维长度、强度参差不齐,加上杂质多,纺织企业无法直接使用?!惫尴宋慷韧ǔ1让拦?、澳大利亚的差,于是,成了纺织企业默认的“劣质棉”。
“欧美客户一听说产品原料使用的是国产棉,就一律拒绝?!蔽尬幻薹闹庞邢薰径鲁ぶ荜尸B无奈地说。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我国棉花产业已到了“警戒线”。种植业成本“地板”不断抬升,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不断下压,生产受到“双重挤压”。
“我们通过成立国家棉花产业联盟,联合棉花科研机构、植棉地方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收购加工和流通、纺织服装企业等,打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全产业链,提高棉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背旅壬剿怠?/p>
“联盟中的纺织企业想要什么样的棉花,可以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提出,我们就根据需求来提供或研发品种。以订单式生产新模式推进优质 棉新品种区域化布局,解决生产与需求脱节的难题?!敝泄┛圃?a target="_blank">棉花所副所长张西岭说。(科技日报北京11月28日电)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