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6月6日电 (记者瞿剑)无需土壤和阳光,实现任何时间、地点的植物智能化生产,单位面积产量可达普通耕地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由中国农科院环发所自主研发的“智能LED植物工厂”,以其“土地利用和农作方式的颠覆性技术”,在正于此间举办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亮相。
中国农科院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杨其长博士介绍,该技术根据植物对不同光谱的“偏好”,选择相应的LED灯取代阳光作为光源,进行24小时不间断光照,可对植物工厂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要素作实时自动监控,从而确保光合作用的最大效果。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其土地利用率高,操作省力,机械化程度高,产品安全无污染,营养价值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可达露地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他表示,研发团队历经多年协同攻关,先后取得植物“光配方”理论与方法及其LED光源创制、光-耦合节能环境控制、蔬菜营养品质调控以及基于物联网的植物工厂智能化管控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并实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关键技术的规?;τ?,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荷兰等之后少数掌握植物工厂技术的国家。
该成果依托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863计划,自上世纪50年代设施“小气候”课题组开始,历经60余年攻关由几代科学家传承接力而成,目前在国内外设施园艺工程领域已具有重要影响力。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