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青年报]专业学术期刊探讨“食品安全”引关注
专家认为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整体向好
发布时间:2016-01-06
|来源: 《中国青年报》2016年1月5日|作者:邱晨辉
本报讯(记者邱晨辉)作为我国唯一一本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农业综合类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农业科学学报)近日在北京发布了一份罕见的专刊《中国食品安全专刊》,其中探讨的也是学术刊物很少谈及的敏感话题——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进展。这一举措吸引了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唐华俊院士等在内的专家及多家媒体的关注。
专刊发布当天,高福连用了两个“敏感”和“勇气”来形容这一举措。“食品安全,一个公众关心却也十分敏感的话题,期刊主编敢就此做出一本学术专刊来,很有勇气;这么敏感的话题,期刊主编还愿意请十多家媒体记者一起来讨论,谈一些真问题,而不是躲着,更是有勇气。”
据了解,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如何科学理性地处理这些事件,很大程度上需要专业科研团队的调研和数据作支撑。这也是JIA编辑团队出此专刊并触碰此敏感话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期刊执行主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美食品安全联合中心主任耿旭告诉记者,关于中国食品是否安全,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看法,作为掌握一些数据和研究成果的科技界,自然有责任、有义务就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做研究。此次发布的专刊就收录21篇论文,围绕政策法规、检测与技术方法、风险管理与标准等主题,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对我国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进展、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201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订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被认为是我国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上最全面、最严厉的法律。耿旭说,参与专刊编写的团队,正是希望从科研角度对最严食品安全法的执行和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与应对能力。
耿旭还告诉记者,根据专刊中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观点,目前,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整体向好,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不过专家建议,应加强政府、食品生产者和第三方监管机构协同共治,充分发挥第三方监管作用,以提高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此外,专刊还提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将呈现“更高、更快、更智能”的趋势,也因此,专刊建议,要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与透明的风险沟通,以确保中国食品质量安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