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美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发现
[工人日报]新型加工技术可降低花生致敏性
发布时间:2019-07-31
|来源: 工人日报 2019年7月26日|作者:黄哲雯
记者获悉,近日,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美国农业部农业服务局合作,概述了基于加工技术降低花生制品致敏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该研究得到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
据介绍,长期以来,花生过敏因其致敏率高、过敏反应加剧、反应严重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避免花生和含有同源蛋白的坚果、种子进入食品加工链条是最主要的方法和策略。但每年仅美国就有近200人死于花生过敏引发的过敏性休克。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安全地降低花生制品致敏性是现代食品产业亟待解决的瓶颈难题。
研究人员发现,除了传统的热处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外,高压处理、脉冲紫外线、超声波、辐照和脉冲电场等新兴处理方法已经被用于降低花生的免疫反应活性,蛋白的共价和非共价化学修饰也有降低花生致敏性的趋势,酶解是降低花生致敏性的最有力技术。而通过上述加工技术的复合,如酶解+烘焙、高压+热处理、超声波+酶解,也能大大降低其致敏性。
该团队同时还发现,花生发芽也会显著降低过敏原蛋白含量,是花生致敏性降低的新方向。
科研人员还指出了加工过程中花生过敏原结构变化及致敏性降低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研究的方向,以及未来基于低过敏花生原料筛选与专用加工工艺构建的组合策略降低花生致敏性的前景,为花生制品致敏性降低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