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郑永辉研究团队发现了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新途径。该研究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及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指明了新的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在美国出版的《病毒学杂志》上发表。
绝大多数动物病毒,包括能够引起艾滋病、流感、乙型脑炎、丙型肝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等严重疾病的病毒,在病毒颗粒外都有一层含有糖蛋白的囊膜。这些糖蛋白又称为囊膜蛋白,而病毒就是通过识别这些糖蛋白而感染靶细胞。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至今仍没有成功,其难点之一就是艾滋病病毒的囊膜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很难得到高效表达。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只产生出15%的病毒囊膜蛋白,其余绝大部分都滞留在细胞内质网中被一种尚不明确的机制所降解。
郑永辉团队的研究结果能够为解释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不能高效表达机制提供线索,而且阐明了一种新型的抗病毒机制,为开发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新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该研究不仅对艾滋病的研究有重要贡献,对于其他囊膜病毒的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