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此间闭幕的“第十三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达成共识:微生物技术是“化肥农药双降”的关键。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973项目“生物固氮及相关抗逆??榈娜斯ど杓朴胂低秤呕笔紫蒲Ъ伊置?/p>
研究员特举一例来说明微生物技术之神奇:天然牛奶含乳糖,东方人包括中国人很多属于乳糖不耐受性,所以喝牛奶、特别是空腹情况下容易反胃不适;而酵母菌产人工牛奶不含乳糖,质感与天然牛奶相当,且营养更丰富,保质期更长,可解决这一问题。
林敏表示,传统农业离不开土地,但细菌产青蒿素,可实现100立方米工业发酵罐替代5万亩农田种植,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使抗疟疾药物成本下降90%;
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开创了珍稀植物资源?;ば侣?。
传统工业离不开石油,而可再生生物基合成路线可以和化石原料路线相竞争:电催化二氧化碳固定生成异丁醇,开创了电能生物转化路线;烷烃的生物合成,开辟了生物柴油和汽油生产新形式。
此外,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尿酸感应系统,改变痛风治疗模式,创新精准医学诊疗。生物合成技术引领未来食品生产的发展方向,以人造牛奶酵母菌为例,其替代奶牛产奶,可减少98%用水量,减排84%温室气体,同时减少91%土地和65%能源需求。
加拿大籍应用微生物学家、北方民族大学教授杨国平强调,中国有耕地20亿亩,美国有30亿亩,中国年施用化肥总量却是美国的2倍,缘于美国土壤中微生物活性高,使其化肥利用率高于中国(约40%,高于中国的30%)。其次,美国大量种植大豆、苜蓿等豆科作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0%),利用豆科作物与根瘤菌共生的特点,从大气中获取免费的、完全无污染的氮肥,而且提高大豆产量。他提出,如何在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双降的国家目标前提下保障粮食供给,是中国农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