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小麦是‘有病治病’,现在方法改变了,要以防为主。3月初在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下,已经完成了一遍‘一喷三防’,接下来要时刻关注小麦长势,做好病虫害防控。”在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伏家镇山庄村的50亩小麦试验田里,种满了“兰天”系列的20多个品种小麦,管理这片试验田的陇南金种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山金虎介绍,“‘兰天’系列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品种,具有显著的抗病性和高产特性?!?/p>
优良的品种,需要搭配更高效的种植管理方式。“近两年,我们开始进行小麦密植试验,根据不同品种调整种植行距和播种数量,优化群体结构,增强通风透光性,促进小麦分蘖成穗,达到增产的目的?!鄙浇鸹⑺?,但这种方式会导致田间通风性有所降低,可能会引起条锈病、赤霉病的发生?!罢饩鸵≡窨共⌒郧康钠分郑倍月筇锊〕婧Ρ3指叨染?。如果田间管理得当,我估计每亩小麦能增产200斤。具体怎么防、怎么治,多亏了专家们的现场讲解指导。”
山金虎口中的专家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组建的小麦产业专家团甘肃科技小分队。3月末,该小分队深入甘肃省徽县、礼县、清水县等地,开展春耕生产技术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昊告诉记者:“专家团围绕区域品种选择、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重点聚焦当前亟需的小麦春管措施,为基层农技人员和种植户提供了科学指导。通过精准施策,帮助各地优化小麦生产管理流程,助力小麦单产提升。”
在天水市清水县王河镇全寨村的麦田里,专家团仔细察看了土壤墒情、小麦苗情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和种植户展开交流,详细了解小麦在播种、越冬阶段的生长状况及当前田间管理措施?!岸杂诼筇锢锎嬖诘奈侍?,专家现场‘把脉问诊’,通过这种‘田间课堂’的形式,面对面解答疑惑,手把手教我们管理技术?!比骞煞菥煤献魃绺涸鹑送趺簦谡獯闻嘌抵惺芤娣饲?,“有些地块的小麦会有条锈病和赤霉病的发生趋势,有了专家给我们提出的针对性监测防控措施,就能够降低病害风险,后期产量也能上去了?!?/p>
“专家团的田间指导和技术培训活动,通过精准的技术服务和科学的管理指导,解决了当前春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也为我们全年的小麦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备仕嗍∨┮导际跬乒阕苷靖闭境げ褡谖乃?。
近年来,甘肃省突出品种耐密植、机械精量播、水肥高耦合、全程机械化等技术,集成“耕种管收、地种肥药”的全要素增产措施,挖掘综合技术增产潜力。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春节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市(州),今年3月召开了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进一步压实责任。今年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与我省建立了包保联系机制,指导制定印发了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方案,共同研究制定了经营主体服务带动、优良品种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农田沟渠治理、科技分队联村包户5个单产提升专项配套方案,分作物、分区域明确单产提升技术路径,持续强化技术支撑。下一步,我们将召开单产提升现场推进会,发挥好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深化稳面积提单产的甘肃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