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我国自主育种的“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等首批三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审定,标志着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实现“从0到1”的突破,打破西方这一品种种源上的垄断。
品种通过审定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国产白羽肉鸡到底怎么样,是否具有真正的竞争力,还需要市场的检验。接下来,“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将如何在市场上推广?品种研发和改良还有哪些进一步的计划?
白羽肉鸡是市场上肉鸡的主要品种,具有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显著优势,是畜牧业乃至农业中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然而,从2004年以来,我国白羽肉鸡种源100%依赖进口,受制于人,严重威胁国家肉鸡种业安全。
2010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广东一家企业,历经10年攻关,培育成功了“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配套系。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文杰介绍,“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由三系杂交配套,每个品系都经过了六个以上的世代严格选育,多次配合力测定而成。目前,主要生产性能与国际同类品种持平,在料重比和肉品质方面相比较国际品种具有优势。
“广明2号”是我国首批通过审定的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之一,标志着我国白羽肉鸡品种实现“从0到1”的突破,开启了我国肉鸡种业自主育种之路。
新品种获得审定通过,仅仅是种源自立自强艰巨任务的第一步。欧美国家白羽肉鸡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面对百年育种公司和垄断全球的品种,需要不断更新育种素材,持续研发应用领先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育种工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市场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育种素材,提升育种技术的脚步不能停。文杰表示,在后续的持续选育中,还将继续开展前沿技术研发。文杰说:“第一是关于基因组选择技术。我们会持续地优化基因组选育技术,稳定快速提高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进展,保持生产性能与国际同步。第二是采取基因组编辑等新技术或前沿技术,来改善诸如抗病性能等性状。第三方面是智能化测定和大数据的综合利用。我们会通过更精准的特定手段,持续挖掘新的表型性状,并汇聚大数据的分析利用,综合提高选育的效果?!?/p>
白羽肉鸡的育种成功离不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对科技力量和资源配置的统筹,对这一重大科研任务的稳定支持,以及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冯忠武宣布,已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白羽肉鸡研究中心”,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持续推进育种攻关。
冯忠武表示:“整合中国农科院乃至全国肉鸡研究优势科技力量,持续提升新品种生产性能,提高新品种性能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白羽肉鸡商业化育种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力争通过科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到2035年与其他国产品种一起,共同实现国家明确的自主培育白羽肉鸡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
“广明2号”等首批白羽肉鸡新品种育成,实现了国产白羽肉鸡从无到有的新突破,增强了我们谈判的话语权和主动性。实现“0到1”的突破后,期待通过不断提高自主培育品种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国产白羽肉鸡能尽早完成“1到10”,“10到100”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