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富硒果品生产技术推广效益显著
▲富硒紫葡萄
▲领导参观无土栽培葡萄大棚 胡璇子摄
本报讯 “这是无土栽培的富硒葡萄。”面对前来参观采摘的游客,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下简称果树所)果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海波耐心地讲解着,“专用的营养液能提高其抗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5月23日,由北京众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绿色优质富硒葡萄首届采摘节”在位于北京大兴的果树所富硒果品生产示范基地拉开了帷幕。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成果转化局、基建局的相关领导和果树研究所所长刘凤之、书记郝志强及当地有关领导莅临现场,并参观了葡萄采摘园区。当天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采摘。
富硒功能性保健果品及其加工品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是由果树所经过近6年时间的科研攻关完成的。2014年,果树所在北京大兴区魏善庄北京众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富硒果品生产示范基地,集中展示绿色优质富硒果品生产技术,促进我国富硒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近6年的努力,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该项目组明确了葡萄、桃、苹果和梨等主要果树对硒元素的吸收运转及积累特性,研发出含氨基酸硒的富硒果树专用肥料,制定出富硒功能性保健果品的生产技术规程及其加工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富硒功能性保健果品及其加工品生产技术有效提高树体抗性、明显降低农药用量,生态效益显著。
为加大该项成果的示范与推广力度,项目组立足辽宁、辐射全国,在辽宁、北京、山东、河北、山西和新疆等环渤海湾、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等我国果树主产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集中展示富硒功能性保健果品及其加工品生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推动了我国果树产业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提升了我国果树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果树产业增效、果农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10月30日,全国已累计示范推广功能性保健果品及其加工品生产技术2.9万亩以上,新增经济收益4.8亿元以上。
在富硒功能性保健果品生产技术研发的基础上,项目组将研究对象拓展到蔬菜、粮食、干果和花卉等作物,制定出富硒果菜、富硒叶菜、富硒西甜瓜、富硒榛子等的生产技术规程,由北京众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全国推广。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