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最美科技特派员
[科技日报]王海波的葡萄缘
发布时间:2015-06-19
|来源: 《科技日报》2015年06月18日|作者:马爱平
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游客采摘优质富硒葡萄,王海波感到由衷地高兴。近日,绿色优质富硒葡萄首届采摘节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品生产示范基地拉开帷幕。
作为该所果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海波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2006年来到所里工作,与葡萄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常年呆在葡萄大棚里,沉浸在设施葡萄的科研世界里,设施葡萄得到科学的种植是他的梦想。
王海波发现,光照不足是设施葡萄“隔年结果”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浓度低、负载量过大和肥水管理不当也是重要原因,”王海波说,叶片质量与设施葡萄“隔年结果”现象密切相关。
该研究所葡萄课题组研究提出了选择耐弱光品种、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资源、采用高光效树形和叶幕形和更新修剪、二氧化碳施肥、高效肥水利用、合理负载、叶片保护等连年丰产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设施葡萄的“隔年结果”问题。
“采取‘V+1’形叶幕配合选择性重短截的方法或超长梢修剪的方法,可解决冬促早栽培中采收期晚于6月上旬的非耐弱光品种的隔年结果问题,通过采取完全重短截配合断根施肥为核心的技术可解决冬促早栽培中采收期早于6月上旬的非耐弱光品种的隔年结果问题。”王海波说。
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低成本、耐用、采光和保温性能良好、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葡萄栽培设施是科研人员的当务之急。该研究所就在日光温室的采光设计,即采光屋面角和采光屋面形状的确定,和保温设计,即墙体构造及内墙颜色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较大进展,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分别提出中国果树所低碳高效节能Ⅰ型、Ⅱ型和Ⅲ型日光温室。
王海波说,验证实验的结果表明,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中国果树所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的采光性能显著改善,温室中部中间1.5m高度位置光照强度增加20%左右;同时保温性能也显著提高,2月初测定结果显示保温被揭开前的早晨8:00空气温度提高7—10℃,温室中部中间位置5—25cm地温提高4.9—6.7℃。
我国设施葡萄生产品种单一、品种结构不合理,“所用品种基本上从现有露地栽培品种中选择,这样盲目性大,对其设施栽培适应性及生产性能了解甚少,甚至有些品种不适合设施栽培。”王海波说。
该研究所系统开展了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与筛选工作,王海波和团队就建立了由生物学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和生产验证等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体系,制定出设施葡萄的品种选择原则,将设施葡萄分为耐弱光品种群、较耐弱光品种群和非耐弱光品种群等三大类,筛选出87-1、京蜜和华葡2号等促早栽培适用品种和秋黑等延迟栽培适用品种。
设施栽培地温低,气温与地温不协调,这影响葡萄地上地下平衡,该所研究提出设施葡萄高标准建园的核心技术措施—起垄限根栽培栽培模式。
“将根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提高地温并改变根系的体积和数量、结构与分布,优化根系功能,从而调节整个植株功能,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一项技术。”王海波说。
作为该所果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海波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2006年来到所里工作,与葡萄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常年呆在葡萄大棚里,沉浸在设施葡萄的科研世界里,设施葡萄得到科学的种植是他的梦想。
王海波发现,光照不足是设施葡萄“隔年结果”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浓度低、负载量过大和肥水管理不当也是重要原因,”王海波说,叶片质量与设施葡萄“隔年结果”现象密切相关。
该研究所葡萄课题组研究提出了选择耐弱光品种、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资源、采用高光效树形和叶幕形和更新修剪、二氧化碳施肥、高效肥水利用、合理负载、叶片保护等连年丰产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设施葡萄的“隔年结果”问题。
“采取‘V+1’形叶幕配合选择性重短截的方法或超长梢修剪的方法,可解决冬促早栽培中采收期晚于6月上旬的非耐弱光品种的隔年结果问题,通过采取完全重短截配合断根施肥为核心的技术可解决冬促早栽培中采收期早于6月上旬的非耐弱光品种的隔年结果问题。”王海波说。
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低成本、耐用、采光和保温性能良好、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葡萄栽培设施是科研人员的当务之急。该研究所就在日光温室的采光设计,即采光屋面角和采光屋面形状的确定,和保温设计,即墙体构造及内墙颜色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较大进展,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分别提出中国果树所低碳高效节能Ⅰ型、Ⅱ型和Ⅲ型日光温室。
王海波说,验证实验的结果表明,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中国果树所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的采光性能显著改善,温室中部中间1.5m高度位置光照强度增加20%左右;同时保温性能也显著提高,2月初测定结果显示保温被揭开前的早晨8:00空气温度提高7—10℃,温室中部中间位置5—25cm地温提高4.9—6.7℃。
我国设施葡萄生产品种单一、品种结构不合理,“所用品种基本上从现有露地栽培品种中选择,这样盲目性大,对其设施栽培适应性及生产性能了解甚少,甚至有些品种不适合设施栽培。”王海波说。
该研究所系统开展了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与筛选工作,王海波和团队就建立了由生物学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和生产验证等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体系,制定出设施葡萄的品种选择原则,将设施葡萄分为耐弱光品种群、较耐弱光品种群和非耐弱光品种群等三大类,筛选出87-1、京蜜和华葡2号等促早栽培适用品种和秋黑等延迟栽培适用品种。
设施栽培地温低,气温与地温不协调,这影响葡萄地上地下平衡,该所研究提出设施葡萄高标准建园的核心技术措施—起垄限根栽培栽培模式。
“将根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提高地温并改变根系的体积和数量、结构与分布,优化根系功能,从而调节整个植株功能,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一项技术。”王海波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