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第八期“农科讲坛(中国农业科技报告会)”在国家农业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作了题为《小麦耐盐种质98-160研究进展》的报告,并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盐渍化是作物生产中常遇到的逆境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突出。培育耐盐碱的植物品种是改良和利用盐碱地资源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它对盐碱地区尽快建立合理的地貌结构,加速抑盐脱盐进程,提高作物产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刘旭是我国著名植物种质资源学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带领科研团队开展小麦耐盐种质研究,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发现了耐盐性较强的新种质98-160,它是小麦和延安赖草的杂交后代材料。10多年来,围绕小麦耐盐种质98-160,刘旭带领科研团队在盐碱胁迫机理、耐盐基因克隆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交流中,当被问起是什么让他取得今天的成就时,刘旭表示,科研工作不怕进度慢,就怕没有方向停滞不前。研究中抓住一点,就要不停地往前走,竭尽全力。谈及小麦科研人员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时,刘旭希望更多青年学者加入到小麦的研究行列中来,开创属于科研人员的新天地。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