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2日电(记者胡其峰 通讯员官涛)中国农业科学院4项发明专利日前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数量创该院历史新高。
这4项获奖专利中,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木泰华等发明的“甘薯蛋白及其生产技术”,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能显著减少甘薯淀粉加工废液中的有机物含量。
麻类研究所刘正初等发明的“欧文氏杆菌工厂化发酵快速提取苎麻纤维工艺”,在国内外首次选育出能独立完成苎麻脱胶的高效菌株,可取代传统的化学脱胶或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方法,显著降低了苎麻脱胶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刘长明等发明的“一种猪圆环病毒2型遗传标记毒株及其应用”,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例猪圆环病毒疫苗,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该疫苗安全性好,免疫效果达96%,售价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现已累计生产疫苗3190万份,新增利润1.7亿元。
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石磊等发明的“油菜捡拾脱?;?rdquo;,有效解决了长江流域移栽油菜植株高大、分枝多等机械化收获难题,填补了南方轮作油菜分段收获技术的空白。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