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0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举行邱式邦院士学术思想研讨暨百岁寿辰庆?;帷?/p>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给中国农科院发来的邱式邦院士百岁寿辰贺信中说,邱式邦先生在七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秉持报国之志,满怀为民之心,潜心学术、辛勤耕耘,勇于创新、注重实践,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特别是在害虫的综合防治、生物防治上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为推动我国植物保护科学事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卓著贡献。
回良玉指出,邱式邦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堪称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也是“三农”工作者的榜样。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邱式邦先生等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不懈求索勇攀科学高峰,不辞辛劳推进生产应用,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在讲话时说,邱式邦院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第一代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昆虫学家,中国害虫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植物保护科学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创立者,《中国生物防治》创刊人。他的科学成就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和嘉奖,并曾荣获法国功勋骑士勋章,在国内外享有学术盛名。作为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他早年和以后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中提出“必须打破只有植保人员搞植保的老框框,植保工作者要和育种、栽培、土肥、水利、农机、农药等各行各业的专家配合好,共同来解决病虫害问题。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抗病虫品种、检疫工作等也应和化学防治一样受到重视。”“防治害虫之道,防胜于治。优良农作习惯之养成,常使农民于不知不觉之中,可防止害虫之猖獗”“人们往往重视病虫发生后直接扑灭的措施,而忽略了自然因素(包括天敌)和各种农事活动抑制病虫的巨大潜力”“病虫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认识不足,对植保工作就会丧失警惕、放松领导、重治轻防、临时突击,往往造成工作被动和减产的局面。”“任何一个试验都必须认真对待,计划要认真,方法要合理,各种手段配合要得当”“广泛地学习,详尽地询问,清楚地辨析,切实地实现”这些观点深刻体现出了他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人生观,展现了其研究思想蕴含的科学精髓和智慧。邱式邦院士是中国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发展的坐标,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面旗帜,其科学思想、研究作风和高尚品行,必将化育后人,指导教育我们再创新的辉煌。
庆祝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薛亮主持,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所)、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上海理工大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昆虫学会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卢良恕院士、郭予元院士、刘旭院士及邱先生同事朋友、学生弟子、邱式邦院士夫人段醒男等出席了活动。
据悉,为了更好展现邱式邦院士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献身科学,服务三农的辉煌业绩,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献身国家的农业科学事业,中国农业科学院专门组织编辑出版了《邱式邦院士百年寿辰纪念册》,从不同侧面回顾邱式邦院士长期坚持在条件艰苦的农业生产第一线,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把科学知识化为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贯穿毕生奋斗追求的点滴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