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头10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发展现代农业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北京市大兴区深刻贯彻领会中央精神,积极面对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和高等学校在农业现代化领域的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较强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大兴模式”。
目前,大兴区与中国农科院已圆满完成前两期院区合作任务。第1期合作任务自2002年至2005年,15个合作项目全部通过了验收,有力地提升了大兴区原本薄弱的农业竞争力;第2期合作任务自2006年至2008年,实施农业科技合作项目6项,推广实用技术成果18个,并在3个方面实现了技术攻关。正在进行第三期院区合作项目,时间规划是2009———2011年,合作内容主要针对大兴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技优势,紧紧围绕大兴区西瓜、蔬菜、甘薯、果品、花卉、畜禽等主导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要求,对前期合作成果进行推广和转化应用,并开展新技术引进、研究、攻关、推广与集成应用。
院区合作任务自执行以来,大兴区依托中国农科院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智力支持,不断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做大做强区域主导产业,引进和推广了新技术62项,形成适合大兴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25项,筛选出了西甜瓜、火鹤、甘薯、甜椒、苜蓿等10类59个品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200余个,共培育和推广了包括西瓜、甘薯在内的36个农作物新品种,应用和开发了25项包括奶牛、肉羊等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奶牛的性别控制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推广实用技术,提升产业科技竞争力,在“优新果品(梨)贮藏保鲜技术应用”项目中,其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黄金梨贮藏期达到5~6个月,果实硬度为5.0kg/cm2以上,果实黑心率控制在5%以下;不断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产业升级,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施内容,建立了2个研发中心、1个组培室、25个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夯实了院区科技合作的基础,构筑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桥头堡,形成了“院区合作+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并制定了有关标准,提高了效益,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有力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辐射带动全区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
据测算,在已经完成的前两期合作任务中,大兴区共投入1266万元,而得到的经济效益为39461.22万元。大兴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区农业科技合作打破了制约大兴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实现了大兴区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新突破。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吴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