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农科院畜牧所
[中国科学报]牛毛检测瘦肉精新技术研发成功
发布时间:2014-08-28
|来源: 《中国科学报》2014年08月27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军民带领科研团队,在承担行业专项“反刍动物β-受体激动剂代谢残留规律及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任务中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颜色的牛毛发作为检测靶标,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肉牛在饲养过程中是否违法使用“瘦肉精”,解决了目前反刍动物的监管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
据悉,虽然各国明确禁止β-受体激动剂(俗称“瘦肉精”)在动物生产中使用,但“瘦肉精”(例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有发生。在政府部门监管过程中,通常将尿液和血液样品作为监管靶标,但对于反刍动物(牛、羊)来说,尿液和血液样品不易获得。据张军民介绍,毛发更容易取样,且样品容易保存。另外,它的跟踪期非常长,能真实地反映饲喂这方面的信息。
该研究对现有的毛发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液氮研磨提高了毛发样品取样的均一性,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执法部门监管“瘦肉精”在反刍动物中的非法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而以不同颜色毛发作为靶标物的研究结果也引起了反兴奋剂监管机构的关注。
点评:
当人类更加偏爱瘦肉时,就会有人投其所好,生产出更多的瘦肉产品。就像“瘦肉精”的发明者,怎么会想到本是为了增加禽类和肉畜的瘦肉产量的β-显效药,后来会被证明对人体有害而被禁止使用。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推广“瘦肉精”的科研人员还获得了肯定。技术是把双刃剑,这在“瘦肉精”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瘦肉精”事件表明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广受关注。而对这些前沿技术的检测,只寄希望于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
据悉,虽然各国明确禁止β-受体激动剂(俗称“瘦肉精”)在动物生产中使用,但“瘦肉精”(例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有发生。在政府部门监管过程中,通常将尿液和血液样品作为监管靶标,但对于反刍动物(牛、羊)来说,尿液和血液样品不易获得。据张军民介绍,毛发更容易取样,且样品容易保存。另外,它的跟踪期非常长,能真实地反映饲喂这方面的信息。
该研究对现有的毛发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液氮研磨提高了毛发样品取样的均一性,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执法部门监管“瘦肉精”在反刍动物中的非法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而以不同颜色毛发作为靶标物的研究结果也引起了反兴奋剂监管机构的关注。
点评:
当人类更加偏爱瘦肉时,就会有人投其所好,生产出更多的瘦肉产品。就像“瘦肉精”的发明者,怎么会想到本是为了增加禽类和肉畜的瘦肉产量的β-显效药,后来会被证明对人体有害而被禁止使用。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推广“瘦肉精”的科研人员还获得了肯定。技术是把双刃剑,这在“瘦肉精”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瘦肉精”事件表明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广受关注。而对这些前沿技术的检测,只寄希望于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