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针对目前产业扶贫普遍存在的“小、散、短”问题
[中国科学报]百名科技人才赴乡村帮扶
发布时间:2019-04-08
|来源: 中国科学报 2019年4月8日|作者:李晨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农科院将选派100名优秀农业干部人才赴乡村基层一线,强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帮扶,力争到2020年,通过援疆、援藏、博士服务团、科技副职等形式,引导领导干部、专家团队走出大院大所、实验室,进村入户,深入到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科技帮扶。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介绍,近3年来,中国农科院院属单位共选派654个专家团队,合计3344名科研人员投身科技扶贫一线,组织参加扶贫工作14万多人次。据不完全统计,院属单位为贫困地区制定规划、开展咨询3347次,现场指导农业生产6417次,展览展示科技成果419次,为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在贫困地区,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656个,推广面积2975万亩;推广新产品3019个,应用2亿亩,效益达1.5亿元;推广新技术646个,推广1.8亿亩。
然而,目前各地的产业扶贫普遍存在“小、散、短”的问题,联贫带贫能力较弱,要发展新产业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急需科技团队整装上阵、出智出力。
为有效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国农科院将为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和云南怒江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89个深度贫困县各安排1个产业技术专家团队。
此外,科研团队将强化农业农村部5个定点扶贫县(湖南永顺、龙山,贵州剑河,湖北咸丰、来凤)的科技帮扶工作,构建“3+N”的结对帮扶体系,组建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指导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出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