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北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造成洪涝灾害,尤以吉林省为重。吉林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生产受到了一定影响。8月6日,记者就东北大豆减灾措施采访了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韩天富。
“研究表明,大豆花荚期受涝2~10天,就会减产11.19~42.84%。现在正值大豆结荚盛期,涝害会导致倒伏、落花落荚、鼓粒不佳和大幅度减产,严重的还会造成植株死亡。”韩天富告诉记者,“受涝大豆田要及时清沟排淤,中耕除草,加强病虫害防治,减轻灾害损失。目前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有20余人在灾区一线指导生产。”
韩天富建议东北豆农,在中东部发生洪涝和内涝灾害地区采用机械排水和挖沟排水等有效措施,尽快把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排出,减少田间积水时间,以防田间积水造成大豆黄叶、死秧。及时整理田间植株,植株经过水淹和风吹,根系受到损伤,容易倒伏,排水后必须及时扶正、培直,尽量恢复大豆群体受光能力。
“同时,病虫害防治也不容怠慢。”韩天富表示,“涝灾过后,田间温度高、湿度大,再加上大豆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适于多种病虫害发生,要及时进行调查和防治。首先,长时间积水的土壤缺氧,易造成大豆根系坏死,导致根腐病发生;其次,田间湿度过大有利于大豆霜霉病及褐斑、角斑病等叶斑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水灾严重地区,可能出现叶甲类等食叶害虫集中危害未受灾或受灾较轻的地块。另外,由于大豆食心虫会导致大豆直接减产,对未受水灾尤其是连作大豆的地块仍有必要加强防治。”
对此,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迅速制定了病虫害防治措施:
根据7月28日敦化周边乡镇调查,大豆菌核病已经开始发生,农户应该实时观察,当地块发病率达到5%以上时,要及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400~6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0~1000倍液,隔7天再补喷一次防效更好。
大豆根腐病在土壤相对潮湿,尤其在土壤积水时容易发生。对涝灾地块应及时排水,尽快降低土壤湿度,抑制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流行。
连雨天空气湿度大,大豆霜霉病易于发生与流行。发病田块可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大豆植株生长茂盛的田块,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用约450根高粱或玉米等秸秆蘸药,均匀插于垄台上?;蛴糜衩姿胫峄蚱渌帕;蚩樽丛靥逦胍┮?,卡在豆株的枝叉上或均匀地撒布于田间垄沟中熏蒸防治成虫。但注意在高粱间种大豆时不宜采用;第二种方法是在大豆长势较差或水灾后部分叶片衰老枯萎的情况下,选用2.5%溴氰菊酯(亩用量30毫升)或20%杀灭菊酯乳剂(亩用量65毫升),加水稀释1~2倍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或稀释4000倍常规喷雾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
7月份以来,田间双斑萤叶甲发生密度较高,该害虫移动性较强,在大面积水淹的情况下,可能集中到未受灾的地块上滋生??裳∮?0%速灭杀丁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倍进行喷雾防治。
此外,要及时增施速效肥。田块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在植株恢复生长前,应采取叶面喷肥,如0.5~1%尿素溶液、2~3%过磷酸钙浸出液、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以及天达2116、氨基酸等,以使营养有效吸收。(曹茸)
分享到
[农民日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提出——东北大豆灾害补救要及时
发布时间:2010-08-11
|来源: 《农民日报》2010年8月7日|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