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人才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农科院注重让青年人才“挑大梁”,打造一代创新生力军,坚持职业生涯早期稳定性和竞争性支持相结合,实施青年英才、青创专项、青年引航计划等“青10条”人才计划,建立覆盖30—45岁青年人才的链式培养机制;确保青年人才担任院重大任务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不低于50%,用于支持青年人才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比例不低于50%。目前,该院45岁以下团队首席占1/4,近五年新增高层次青年人才156位。同时,该院坚持让后备人才“能出彩”,构建一座人才蓄水池。实施博士后专项资助计划,试点预聘博士后制度,鼓励支持博士后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全院现有在站博士后925人,居全国农业领域高校和科研机构首位;近两年,博士后以占全院青年科技人才三分之一的规模,主持了近一半的国家青年基金项目。
会议指出,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人才联合会是主动适应创新发展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培养更多具有交叉融合视野、能够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复合型青年人才的关键之举,将成为中国农科院攻克农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赢得未来农业发展主动权的前沿阵地。
会议强调,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对青年人才联合会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希望联合会成为思想碰撞、激发创新的“强磁场”,成为交叉融合、协同攻关的“大舞台”,成为人才辈出、持续发展的“孵化器”,成为联系青年、凝聚力量的“连心桥”,推动青年人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挑大梁、当主角”,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为科技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 “农科青春动能”。
会议要求,在中国农科院党组领导下,联合会要扛牢责任,精心策划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将联合会打造成青年人才向往、信赖的创新共同体。青年人才要勇于打破学科界限、挑战前沿课题、投身产业实践,在交叉融合中服务国家需求,实现人生价值。院机关各部门、院属各单位要拿出真招实策、真金白银,形成全院关心青年人才、支持交叉融合创新的浓厚氛围。
青年人才联合会成立大会后,以“农业生物安全-青年与未来”为主题,举行了首届交叉融合学术交流活动。陈剑平、万建民、周卫、侯水生等院士出席并作报告,27名青年科学家代表围绕农业领域的合成生物前沿技术、工程技术、大数据与智能化应用等主题作专题报告,钱前、陈化兰、姚斌等院士专家作报告点评,助力青年人才找准切入点、确定突破方向。(通讯员庄耀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