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发布消息称,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历时8年培育的苦荞新品种“中荞121”实现成果转化。8月6日,作科所与湘西盛世御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中荞121”转让签约仪式。
据介绍,“中荞121”高产、广适,并融合了当前荞麦品种缺乏且产业急需的易脱壳特性。该品种将无需高温蒸煮脱壳,最大程度地保留苦荞的营养价值,有利于推动苦荞全谷物加工利用。
“‘中荞121’是面向荞麦产业急需的突破性易脱壳品种,是我国荞麦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作科所落实种业振兴行动、发挥种质资源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个成功案例?!?a target="_blank">作科所所长周文彬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希望合作各方以此次签约会为契机,全方位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落实种业振兴、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科技力量。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敝泄こ淘涸菏苛跣癖硎?,“中荞121”的选育利用了国家作物种质库中唯一一份具有易脱壳性状的种质资源,农作物的易脱壳性状是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中经历人工驯化的结果,该品种的育成实际上加速了荞麦人工驯化的进程。该品种的落地转化将有助于延长荞麦产业链,拓宽消费场景,推动“小杂粮”长成大产业。
“荞麦作为特色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敝泄┛圃焊痹撼?a href="http://www.2383ii.cn/zzjg/yld/fyc/68090512ccd24b8b9c23c263a6adb598.htm">曹永生说,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以及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相比主要农作物而言,荞麦产能略显不足,荞麦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他强调,各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聚焦优质新品种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产业链升级,使其创造更大的价值。
荞麦起源于我国,具有降血脂和抗血栓等较高保健价值,是我国彝族等少数民族和高海拔冷凉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荞麦常年栽培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年均总产量超过120万吨,占全世界的40%,目前我国荞麦规?;导阂研纬桑倒婺4锴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