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7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国家“华北地区节水保粮”协同创新项目在石家庄启动。这是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继“南方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东北黑土地?;?rdquo;后启动实施的第三个区域性协同创新行动。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该项目组负责人、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研究员王庆锁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已经处于超采状态,造成了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和湿地面积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华北地区节水保粮”协同创新项目将针对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降水不能满足现行的种植制度,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以减少地下水开采为导向,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作物水分生产力为核心,以主要作物高效用水和区域整体解决方案为主线,组织京津冀鲁豫等五地的55家农业科研院所260余名科研人员,从宏观政策、科学技术与生产应用等3个层次开展联合攻关,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为区域农业高效用水提供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促进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陈萌山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农科院作为国立科研单位,面对国家和地区的重大需求,必须勇于担当,要以强力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科学求实的态度,解决制约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做好“华北地区节水保粮”协同创新行动必须要科学的回答“三个水”的问题。一是自然降水如何高效利用?;钡厍嗄昶骄邓?40-600mm(1956-2010年),如何科学地配置利用,实现生产、生态、生活三重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一系列科学问题要回答,需要一系列技术创新来支撑。二是灌溉水如何高效利用。从发达国家来看,以色列灌溉水利用率80%,美国70%左右,澳大利亚65%,而我国灌溉水利用率只有5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把引来的水、工程储蓄的水以及合理的提灌水科学高效地利用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需要创新哪些技术,需要采取哪些技术模式,是协同创新需要回答的问题。三是地下水保护治理的问题?;钡厍叵滤;さ募际趼废呤鞘裁?,需要哪些重大技术和工程措施,需要哪些政策保障,都需要通过协同研究作出回答。
启动会由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主持。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