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负责“观察”,传感器承?!案兄比挝?,而智能算法则负责“决策制定”……如今,在我国的一些农田和灌区,曾经依赖丰富经验判断与大量人力投入的灌溉管理已悄然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近些年,我国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管理取得显著成效?!?0月19日至20日,在山西运城举办的第三届智慧灌溉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所长王景雷表示,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的0.530提升至2023年的0.576,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347立方米?!捌渲懈咝Ы谒喔燃际豕Σ豢擅?。”他说。
“农田灌溉为端牢中国饭碗奠定了坚实基础?!敝泄嗲峄岢だ钛霰蟊硎荆刂?023年,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已经达到10.55亿亩,在占全国55%的耕地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7%的粮食和占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与蔬菜。
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成本低、收益高,智慧灌溉首部机器人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大田全域灌溉设备可实现无人管理……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来到了山西鑫景翔节水科技有限公司和运城市盐湖区农业物联网示范园观摩。在这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智慧灌溉研究中心开发的智慧灌溉云平台已经推出3.0版本?!案冒姹静唤鲈谙低臣芄?、数据建设、交互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提升,还可根据不同配套标准和应用水平提供多样化智慧决策服务?!蓖蹙袄捉樯艿?。
来自全国20余家行业企业的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也在参展区集中亮相?;嵘希爸腔酃喔瓤萍即葱掠氤晒破蠛献餍椤钡认钅砍晒η┰?,推动优质成果加速落地。
“新质生产力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农业发展进程,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创新智慧服务方式已成为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提升灌溉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趋势。”王景雷指出。
新材料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在传统灌溉技术转型升级之路上的作用也愈加凸显?!按幼远芸氐绞帜P?,从先进制造技术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为智慧灌溉技术跃升、要素配置、产业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蓖蹙袄姿怠?/p>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主办,国家灌溉农业绿色发展联盟和黑龙江东部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