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的应用正深刻改变着全球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格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育种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种业进入到育种“4.0时代”,正迎来以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晓君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八连丰,口粮绝对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随着食物系统转型升级,饲料粮需求强劲,结构性矛盾突出。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9653万吨,对外依存度85.5%,其中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进口量分别占60%、34%和4%。玉米进口量2835万吨,对外依存度9.39%,其中美国进口70%,乌克兰进口29%。除乌克兰以外,其他国家均为转基因大豆、玉米种植大国,转基因种植比例在90%以上,由此推算,2021年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约1亿吨左右,已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国。国内玉米、大豆单产水平不足美国的60%。2021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产业化试点,证明转基因品在品种特性、节本增效、生态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目前我国转基因育种有技术、有储备、有需求,产业化应用条件成熟。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是我国追赶世界科技前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王晓君建议,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举措:一是加快生物技术产品创新,挖掘育种价值新基因,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制约,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研发多基因叠加、多性状复合新产品研发;二是加快产业化后端抗性治理研究与体系建设,借鉴转基因抗虫棉成功经验以及美国相关做法,充分吸收印度、南美教训,设计庇护所策略,建立中国特色的抗性治理体系,防止靶标生物或除草剂抗性加快,实现转基因技术在中国的可持续应用;三是鼓励企业开展生物育种科技创新,通过组建科企创新联合体,促进生物育种成果加速应用;四是建立生物育种全流程产品管理体系,加强产业化后期市场、加工、流通、贸易等环节的监管,明确各相关主体责任,把前门打开的同时把后门堵?。晃迨墙⒖蒲ёㄒ档淖蚩破仗逑?,持续开展科学普及与舆情引导,防止转基因安全认知偏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