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面源污染团队,近日成功构建了基于我国降雨-径流实测数据的参数指标体系,对准确估算我国径流量、土壤侵蚀和面源污染负荷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水研究》上。
据研究团队成员、中国农科院资划所研究员雷秋良介绍,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护中心于1954年开发了降雨-径流模型,由于具有参数少、使用简单、准确性高等优点,成为全球地表径流估算的通用模型。径流曲线数值是该模型估算径流量的关键参数,径流曲线数值变化±10%,会引起从-45%到+50%幅度的径流量变化。
雷秋良同时表示,由于我国地形、土壤、气候、土地利用均与美国存在很大的异质性,美国农业部土壤?;ぶ行奶峁┑木读髑呤挡檎冶碓谖夜氖视眯杂写徊窖橹?。
为此,我国科研团队收集整理了全国范围内55个站点的实测降雨-径流数据,量化了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渗透能力、坡度、气候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等因素的贡献,系统分析了中、美径流曲线数值差异及其对径流预测的准确性,构建了中国径流曲线数参数指标体系。
研究发现,基于我国实测数据获得的中国径流曲线数,与美国农业部土壤?;ぶ行奶峁┑牟檎冶砭读髑呤挡钜烀飨裕苯邮褂妹拦檎冶砭读髑呤?,会给径流预测带来较大误差,“中国径流曲线数更适合中国地表径流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