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国家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标准的发布将有力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迸┮蹬┐宀?a target="_blank">环境?;た蒲屑嗖馑?/a>所长熊明民表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之一。在这一框架下,建立统一、科学的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改革落地生效的技术遵循,更是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关键。
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石,生态系统状况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然而,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农田生态系统损害事件频发,凸显了鉴定评估工作的迫切性和复杂性?!坝捎谌狈ν骋坏募际豕娣叮煌ɑ咕屯患ㄊ孪钔纬刹钜煨砸饧唤鲇跋炝伺獬スぷ鞯难纤嘈?,也降低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迸┮瞪肪臣芭┎分柿堪踩痉ㄖ行母敝魅瓮跷霸诮舛列鹿晔北硎?,一方面,通过规范鉴定评估技术要求,可以确保在统一尺度下,迅速、准确地确定损害原因、范围和程度,为损害赔偿和司法审判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标准也有助于补足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的短板,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国标详细规定了鉴定评估的主要环节和技术要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排除性调查,有效缩短了鉴定周期,降低了鉴定成本?!氨热纾旖蚰称还笆芩鸢?,排除性调查迅速锁定了暴雨为损害原因,大大加快了鉴定进程。在破解‘鉴定难’上,提出对照数据优先的基线水平确认顺序,降低了鉴定难度。新疆某地钻井平台污染案,正是采用了对照数据作为基线,降低了损害确认和因果关系判定难度?!毖芯克鸷ㄆ拦劳哦蛹际豕歉伤锵3樯?,国标还简化了鉴定流程,降低了鉴定难度和费用。内蒙古某地菠菜地受损案,通过模拟实验方法,快速准确地判断了有机肥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既节省了费用,又保证了鉴定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