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农业科学院攻关小麦无垄匀播技术
[农民日报]“从种到收只浇了一遍水”
发布时间:2015-06-30
|来源: 《农民日报》2015年06月30日|作者:李国龙
6月13日,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乡前营村的麦田一片金黄,看不出其中有什么不同,联合收割机轰轰走过后,记者在麦茬上看出了些门道,有的地块是传统的“条播”,有的地块是正在示范推广的“立体匀播”。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广才一边忙着测产,一边给记者讲解:“立体匀播把常规条播的边行空间分配成单株周围空间,不仅每亩的穗数比条播多了4万多穗,单株的营养生长空间分布也更均匀了。”
三台收割机来来回回忙着收,四位专家拿着米尺测每一块田的面积。用磅称量小麦重量、取样测小麦含水量、记录测量数据,忙活了半天,测产结果出来了:立体匀播单产678.6公斤,条播单产612.3公斤,立体匀播比条播增产10.8%。
而在测产农户张振国看来,匀播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产量的增加,还有节水、省工和提效。“从种到收只浇了一遍水,种的时候也特别省事,六道工序一次就完成了。”这得益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中衡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小麦立体匀播机,集施肥、旋耕、播种、一次镇压、覆土、二次镇压六道工序于一体,实现了农机农艺的融合。
赵广才说:“施肥和旋耕后,使肥料均匀分布在疏松的土壤中,再用排种板把种子均匀安放在营养疏松的土壤中,通过一次镇压,种子周围均匀分布了踏实的土壤,还需要通过覆土并二次镇压给种子盖上‘压风被’,这样种子下面是疏松的土壤,周围是踏实的土壤,上面还有一层‘压风被’,种、肥、土立体均匀分布,为每一颗种子提供尽量立体均衡的生长环境,上紧下松,不仅防漏风还能够防止水分蒸发。”
“七分种,三分管”,说明了小麦播种技术的重要性。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在测产活动结束后告诉记者:“这项技术解决了小麦播种匀不匀的问题。通过前后两次镇压,有利于苗全和冬季壮苗。同时增加了苗期田间覆盖度,能更充分地利用农田资源,有利于节水,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是一项能够同时实现节本、增产和增效的技术。”
赵广才介绍,立体匀播技术适宜应用区域包括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新疆冬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东北春麦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广才一边忙着测产,一边给记者讲解:“立体匀播把常规条播的边行空间分配成单株周围空间,不仅每亩的穗数比条播多了4万多穗,单株的营养生长空间分布也更均匀了。”
三台收割机来来回回忙着收,四位专家拿着米尺测每一块田的面积。用磅称量小麦重量、取样测小麦含水量、记录测量数据,忙活了半天,测产结果出来了:立体匀播单产678.6公斤,条播单产612.3公斤,立体匀播比条播增产10.8%。
而在测产农户张振国看来,匀播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产量的增加,还有节水、省工和提效。“从种到收只浇了一遍水,种的时候也特别省事,六道工序一次就完成了。”这得益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中衡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小麦立体匀播机,集施肥、旋耕、播种、一次镇压、覆土、二次镇压六道工序于一体,实现了农机农艺的融合。
赵广才说:“施肥和旋耕后,使肥料均匀分布在疏松的土壤中,再用排种板把种子均匀安放在营养疏松的土壤中,通过一次镇压,种子周围均匀分布了踏实的土壤,还需要通过覆土并二次镇压给种子盖上‘压风被’,这样种子下面是疏松的土壤,周围是踏实的土壤,上面还有一层‘压风被’,种、肥、土立体均匀分布,为每一颗种子提供尽量立体均衡的生长环境,上紧下松,不仅防漏风还能够防止水分蒸发。”
“七分种,三分管”,说明了小麦播种技术的重要性。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在测产活动结束后告诉记者:“这项技术解决了小麦播种匀不匀的问题。通过前后两次镇压,有利于苗全和冬季壮苗。同时增加了苗期田间覆盖度,能更充分地利用农田资源,有利于节水,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是一项能够同时实现节本、增产和增效的技术。”
赵广才介绍,立体匀播技术适宜应用区域包括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新疆冬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东北春麦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