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我院刘旭副院长带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的农业部国家汶川地震灾后农业重建规划编制专家指导组,赶赴甘肃,连夜与省农牧厅商定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以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农业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指导《甘肃省地震灾后农业生产设施重建规划》和《甘肃省地震灾后农业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了解地震灾情和损毁情况,摸清底数,专家指导组一行于28日凌晨直接奔赴地震重灾区陇南市分别到市、县、乡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兽医站、水产养殖苗种基地、蚕种繁殖场以及农户家中,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一线调研震灾损毁状况。6月30日,专家组返回后与甘肃省地震灾后农业重建规划编制人员召开了座谈会,共同对规划区域内的农业灾情情况、灾后重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重建目标、农业农村生产设施重建任务、农业生产力布局及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具体分析和针对性研究,期间还就甘肃省规划编制范围所涵盖的县(市)等重要事项,及时与部、省有关部门沟通,以随时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调研中,专家们看到,陇南市文县、武都区、成县、康县等地是本次汶川地震重灾区,灾情极其严重,地震对地方农牧渔业和农业农村生产设施造成严重损毁、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这些地方由于大多地处甘肃南部土石山区,山高沟深,目前仍有相当部分农户分散居住在高(中)山台地,降雨量少,耕地极其稀少,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绝大多数农户原本为贫困户,已经脱贫的农户在地震受损后又基本返回到绝对贫困状态;其次,除异地搬迁重建外,就地重建的农户由于收入低、粮食自给不足,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基本返乡使现金收入来源阻断,加上山陡路险、交通阻隔(绝大多数上山公路被毁、正在抢修之中)使重建成本成倍增加,农户已基本上无力自救;三是,地方经济发展仍然以农牧业为主,农业服务体系的设备设施建设大多为20世纪50年代后投资建成,在地震中已几乎全部毁坏,加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少、支持农牧业救灾极为有限,从而使农牧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缺乏重建资金的自筹能力。
为此,专家组建议,国家应适当提高这些地方的重建标准,取消或大幅降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加大重建资金的投放强度和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以使当地农村居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农牧业公共管理及技术服务能力,尽快恢复到正常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步伐。
分享到
刘旭副院长带队赴甘肃调研指导灾后农业生产重建
发布时间:2008-07-10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办公室|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