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中期总结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研究员主持。
唐华俊在会上简要介绍了课题分工及各课题前两年的预期目标和主要工作进展。各课题负责人对前两年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主要研究工作进展和后三年研究计划等进行了详细汇报。
据介绍,项目初步构建了研究需要的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农业观测数据库、历史和未来情景气象数据库、农业生产统计数据库、农业资源环境数据库等?;∈菘飧哺橇宋夜?大粮食主产区,并在项目内部实现了共享??蒲腥嗽本芯?,分析了东北区域的水分、热量资源和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为揭示粮食生产系统适应气候变化机制提供了依据;首次揭示小麦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和光周期基因PRR1在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中的分布及功能;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主要种植制度北界的空间位移情况及其对粮食产量的潜在影响;建立了基于信息熵理论的作物空间格局提取技术方法,获取了2000年全国作物空间分布格局;阐明了气候变化对水稻褐飞虱、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生物学特性影响;完成了气候变化驱动的粮食生产系统综合模拟模型框架,并开发了原型系统。截止目前,项目组人员已经发表和录用论文95篇,其中SCI论文20篇,EI论文15篇,中文核心论文50篇。
专家组对项目前两年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加强资源要素和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及其对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加强定量分析和结果的验证工作,加强各课题间的交流合作。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责任专家张建云院士、葛全胜研究员,项目特邀专家万宝瑞研究员、张芝利研究员、李增元研究员、王道龙研究员,项目专家组成员刘旭院士和刘巽浩教授,科技部、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科技局、项目承担单位代表、课题负责人及学术骨干共计70余人参加了会议。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