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加强技术集成研究 推动绿色增产增效
2017年,针对我国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院组织院内外专家继续推进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马铃薯、棉花、奶牛、羊等9个产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启动实施了蔬菜、生猪、肉鸭等3个产业的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协同攻关网络。进一步整合了院内外有关单位的成果、人才等资源条件,完善了协同攻关机制,构建了所内、院内、国内、国际“四个协同”工作体系,完善了覆盖全国主要产区的协同攻关网络,探索了不同产区农业关键问题优化解决方案,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创新了工作机制。把研究示范工作与地方政府的“三农”工作相结合,已经逐步成为了地方政府农业工作的抓手,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建立了技术工作方案论证制度,择优选用集成最先进的技术。建立了工作考评机制,把研究示范工作纳入了研究所年度考核体系,有效调动了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组织举办了有关项目现场观摩会。在浙江、辽宁、等地先后组织举办了水稻、玉米等9个项目现场观摩会。农业部有关部门领导、院领导及有关地方政府领导、农技人员、种养大户等2700多人参加了观摩,充分发挥了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引领作用,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的对接,辐射带动了区域农业的发展。
四是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2个项目共集成18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构建了38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技术生产模式;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20多个,核心示范面积15万亩,带动区域100多万亩;示范奶牛、羊、生猪45万头,覆盖各类主产区和典型生态区21个?。ㄇ?。种植业平均增产28%,节水30%,节肥18%,减施农药24%,平均每亩增效500多元;养殖业每头奶牛增效1000多元,每只母羊增效140元。
水稻每亩增产40.8公斤,减施化肥农药10%和30%,每亩增效168.1元。小麦增产增效15%,每亩节水40立方米,节肥9公斤。玉米每亩增产50公斤,减施化肥和农药15%,节省成本120元。油菜增产63.6%,出油率提高22.6%,节本20.0%,每亩增收478.8元。大豆增产24.9%,每亩节本增效167元。马铃薯每亩增产238公斤,节水30%,节肥42.8%,节药27.6%。设施蔬菜增产5%,节肥20%,减少农药20%,节本10%。棉花增产20%,节肥15%,节水30%,品质大幅度提高。奶牛单产提高了2000公斤,乳脂率3.9%,乳蛋白3.3%,品质全国领先。肉羊每日增重260克,饲料转化率提高10%。生猪饲料产肉报酬提高了10%,减少抗生素20%,每头增效20元。肉鸭网上饲养体重提高8.6%,成活率提高4%,料肉比下降9.7%,育雏期节能30%以上。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