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春寒料峭。2月4日下午,国务委员陈至立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国务院副秘书长陈进玉、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等的陪同下,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考察工作。
陈至立国务委员首先接见了我院全体院领导、部分在京的两院院士,实地考察了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代表国务院向辛勤工作在农业科研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致以新年问候。
考察结束后,陈进玉副秘书长主持召开了座谈会。翟虎渠院长汇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进展情况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就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支持公益类科研院所引进人才和发展研究生教育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农业部张宝文副部长介绍了农业部属科研机构改革的进展情况,并就当前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诸如社会保障、科研辅助人员编制等突出问题作了发言。
科技部李学勇副部长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积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在学科调整、机构重组、人才建设等工作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并表示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有关改革的配套政策,为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听取了翟院长的汇报和张宝文副部长、李学勇副部长的发言后,陈至立国务委员就农业科技工作及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她说:
第一、要提高对农业科技事业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我国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个奇迹。其中国家的农业政策以及农业科学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此我们要衷心感谢农业科技战线的同志们,如果没有农科院和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没有农业科技的发展,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很难想象还能顾及其它的科技工作。
第二、在新形势下,公益性事业、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支持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正在制定的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我们把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来考虑。目前公益类科研机构在经费支持强度、人才的合理流动、吸引杰出人才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加以研究,逐步解决。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经费支持力度,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事业费、基建费的支持,为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要树立全面、系统、科学的发展观,要认识到没有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三、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去几年,科技部制定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政策,现在看来,这些政策非常有效。近两年,各单位的改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益类科研机构要坚持改革,以前制定的方针政策要继续执行,同时我们也要制定和完善一些新的政策,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改革的深入。国家有限的资金难以支持目前庞大的公益类科研机构队伍,因此,要进行人员分流,建设一支精干的科研队伍,同时通过改革,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农业科研有其特殊性,希望科技部进行调研,制定一些有利于农业科研机构发展的政策。另外,我们要提倡科技资源共享,防止重复研究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四、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帮助解决公益类科研机构人才引进和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人才招聘工作成效显著,自筹资金招聘了一批杰出人才。人才资源对科研机构确实非常重要,国家要支持公益类科研机构引进杰出人才,希望科技部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可以考虑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扩大应用到公益类科研机构。另外,我同意增加科研单位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建议,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培养研究生教育这个资源?;岷?,我们将请教育部拿出一个方案来,统筹安排科研单位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让有实力的公益类科研机构多培养一些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为我国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陪同考察和参加座谈的还有国办秘书三局副局长张崇和、科技部政策与体改司副司长张晓原、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陈风秀等。
座谈会结束后,我院领导班子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和落实。(摄影 丁麟)
国务委员陈至立(右)和我院翟虎渠院长(左)
陈至立国务委员接见我院部分在京的两院院士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翟虎渠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国家种质资源库
陈至立国务委员等领导参观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陈至立国务委员等领导参观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