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二五】强化科研条件支撑 为建设世界一流院所添砖加瓦
春华秋实,岁月如梭?;毓恕笆濉逼诩湮以夯窘ㄉ韫ぷ骼?,有推进重大项目的艰难与勇气,有布局实验基地的细心与打磨,还有建设实验室的考量与思索,更有各级领导的支持与鼓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历历在目,历久弥新。
积极发展现代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我院种质资源保存量持续增长,现有国家种质库库容已近饱和。与此同时,现有保存体系不完善,缺少试管苗库、超低温库和DNA库等配套设施,无法满足新时期国家对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和利用的发展需求。为此,建设大容量、自动化、智能化、体系化、现代化的新国家种质库,成为事关国家资源安全保存与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在院所的共同努力下,“国家作物种质库建设项目建议书”于2010年9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本着科学前瞻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院对项目建设方案开展了大量的论证调研,就项目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建筑节能评价等关键环节,组织了专题研究论证,并于2014年8月通过农业部直属单位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审议,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作物种质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农经[2015]773号)正式批复项目立项,这标志着国家作物种质库建设工作迈出了关键性一步。然而,好事多磨,这一项目的最终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考验。日前,农业部领导小组会议纪要通知,关于此项目还需与京津冀一体化领导办公室做协调沟通。我们相信,在京津一体化的大局下着眼,作为战略资源保存的基石项目,种质库的开工建设将指日可待。该项目建成后,库存能力将从40万份提升到150万份(低温种子库110万份、试管苗库10万份、超低温库20万份、DNA库10万份),保存能力将位居世界第一。为我国作物育种提供雄厚物质保障,为农业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突破性新品种培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为农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如果说,种质库是战略资源保存的基石,那么,国家畜禽改良中心的建成将是我国占领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平台。
当前,我国畜牧业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畜禽育种关键技术的研究滞后、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体系尚未形成、前沿科学研究设施和支撑条件相对缺乏、研究力量比较分散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而且,当家畜禽品种主要依靠进口的现状直接关乎民生。那么,为了加速整合我国畜禽改良技术研究力量,大力发展动物基因资源挖掘和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升我国畜禽种质改良与优良品种选育的原始创新能力,国家畜禽改良体系的建设框架应运而生。该项目于2010年5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批复,2012年6月获得初步设计批复。从申报项目到最终建成,久经打磨,2012年12月破土动工,现已全部建成。这是我国畜禽品种遗传改良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的最大共享平台,可从源头上保护本土优势品种避免流失。目前,该项目正在进一步整合国内外各种动物育种科技资源,加快对我国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序开发,为提升我国畜禽品种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两大项目,一个历经周折,仍百折不挠;另一个已建成并逐渐发挥其威力。不仅如此,“十二五”期间的多个重大项目均已在各个领域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生物安全高级别实验室整体进入调试阶段,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农作物航天诱变技术改良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中心等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使用,其中仅依托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获得国家奖6项。这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项目相继立项与建成,将整体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水平,凝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为我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梦里江南越韵清,浅斟低唱醉中游。这是既有人间天堂的山水浸染、又有人杰地灵的文化气息的浙江嵊州。“十二五”期间,茶叶所综合试验基地便选址于此。建成后,这所小而精的试验基地,在南方的秀美风光中,青砖绿瓦,碧水萦回,冬暖夏凉,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科人面貌,为茶叶所增添了一股人文气息与艺术特色,在科研人员踏踏实实做科研的同时,感受到科研环境的心旷神怡,令人神清气爽,科研劲头十足。

茶叶所综合试验基地是一项“所地联动、审计跟踪、精细管理”的重要项目,在立项之初便备受瞩目。建设此山水田园式的试验基地,打破了传统农业试验基地的建设思路,突出三大特色:一是与地方政府联动,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嵊州市政府明确“嵊州市农林局”对接研究所,并派专人负责与嵊州当地国土、规划、建设、财政、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二是采取跟踪审计方式,确保工程实施全程控制。从茶叶综合试验基地项目的实施效果看,跟踪审计对工程造价的精准控制、工程进度的预测控制、规范工程建设行为、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以及促使工期、质量、功能和投资最佳化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控制作用。三是统筹考虑今后发展。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原则,试验基地分期规划了中试试验楼、创新工程楼、茶树品种资源逆境评价实验室、挥发物诱芯中试车间等12000㎡科研实验用房建设,考虑资金投入额度和学科研究试验对基地要求迫切程度等,采取逐步推进,条件成熟一个高标准建设一个,使茶叶综合试验基地最终成为全国茶叶科技创新试验中心、技术示范与成果推广中心、茶业人才培养培训,从而更好地支撑和引领茶产业健康发展。
如果茶叶所嵊州试验基地是小巧而精致的范例,那么,“十二五”期间的一大批试验基地的建成则是有序、清晰的蓝图,在排兵布阵上突显整体布局日趋合理化。围绕农业主产区、典型生态区和全院科研布局的要求,我院陆续立项建设浙江嵊州、甘肃张掖、云南大理、内蒙古呼伦贝尔等17个学科特色明显、地域优势突出的科学试验基地,总投资3.2亿元。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加强条件建设,使我院试验基地在科技创新工程实施过程中真正发挥了“第二实验室”的重要作用。海南、新疆、新乡、青海等综合试验基地的建设,不仅完善了我院科研条件体系,而且优化了我院科研条件的战略布局。
本着“以人为本、以研为先”的思路,我们创新思维,突破常规,追求卓越。相继建成了兰州畜药所、上海所、特产所、水稻所等一批综合实验室项目,因特色突出、各有千秋而成为多项科研用房工程中的亮点与佼佼者。其中,堪称创新性工程楷模的当属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综合实验室。

该项目始建于2012年5月,2014年11月顺利通过项目竣工验收,新建实验室6989平方米,购置设备116套,配套建设场区道路3927平方米等。该项目以工程质量优秀、项目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合理、档案资料齐全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认可。两年打磨,亮点频现:首先,自主创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手册”,系统全面记录项目管理全过程,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重要技术处参考(相当于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管理日志,大事小情都记载);其次,作为甘肃省第一个采用电子评标系统评审的基本建设项目,开创管理先河;再次,所长亲自带队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科院其他研究所等6家单位考察调研,基本建设局在立项、初步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现场指导,主动服务。通过院所合力,实现项目圆满建设。为此,该项目也成为农业部2014年基本建设现场会的典型剖析案例,建设快、建设好、质量高、创新强的样板,同时还荣获了“兰州市建设工程白塔奖”、2014年度“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奖”。接下来,该综合实验室将带着崭新的翅膀在畜牧兽药领域勇攀高峰。
与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综合实验室的“新”不同,上海所、特产所、水稻所实验室的建成时间较早,科研实力正逐步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医学实验室建成后,在原来寄生虫和兽用药物学科的基础上,拓展了动物传染病、兽医公共卫生等学科,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从事动物医学科研人才的加盟,实现了人才队伍建设与国际合作同时得到加强的双赢局面;猪传染病、禽传染病、兽医公共卫生学科等新拓展学科的国际合作工作迅速开展,由此带动了寄生虫、兽用药物等学科国际合作工作的开展。
水稻所生物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有效缓解了科研能力提升与现有实验室面积严重不足的矛盾;为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水稻所与国内外其他科研单位的合作;为建设转基因实验平台、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生理分析实验平台、常规实验平台打下了基础,确保了研究所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平台的建设。
特产研究所综合实验室建成后,研究所整体迁入长春市,不仅科研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也解决了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问题,更为研究所“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带动弱势学科、培植前瞻学科”的总体布局奠定基础。
高标准的综合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跨越式提升了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同时也是吸纳入才的橄榄枝,人才聚集会带来重大科研项目与国际化的合作、交流,从而带动起学科发展,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拓宽了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科研水平才会蒸蒸日上、科研成就亦会硕果倍出。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此言道出了科学规划的重要性?!笆濉逼诩洌以阂韵低衬被投ゲ闵杓莆?,以土地定位明确、功能分区清晰、院所环境和谐、设施条件配套为目标,积极推进院所区规划工作,共完成院所区规划13项、试验基地规划8项,覆盖了我院26个院所(基地)。
为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拓展京区可持续发展空间,我院主动适应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及区域控制性规划等要求,积极开展京区土地功能定位研究,全力推进的中关村院区、马连洼院区等4项规划,初步实现了“地上地下联动,近期长远结合”的总体目标。同时,顺利完成了马连洼总体规划的技术备案,极大简化了后续项目规划手续办理,为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此外,我院始终坚持“废旧立新、精简提效”的原则,强化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区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废止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规章,编印了《城市规划有关法律法规汇编》,为研究所规划编制、项目筹划等工作提供法律法规和技术参考依据。
回首“十二五”,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重要农业功能区和全院科学布局等需求,我院基本建设工作以支撑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中心,以重大科研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石、试验基地建设为重点、实验室布局为亮点、管理改革为先锋,基本覆盖了全院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学科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院所发展的核心需求,为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为农业科技“顶天立地”提供了全面支撑。
2015年是“十二五”工作的收官之年,下一个崭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已经到来。下一个五年,我院基本建设工作定会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