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首批支持的8个重大产出科研选题之一“优质高效肉牛新品种培育”项目启动会暨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举行。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院科技管理局、牧医所等领导及20家肉牛联合育种科研单位与企业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牧医所副所长张军民主持。
据项目首席专家牧医所李俊雅研究员介绍,经过多年的杂交改良,我国肉牛单产水平有所提高,但肉牛业整体生产效率低、牛源紧张、育种群规模小、种群供种能力差、对外依存度高、育种技术体系落后等问题依然制约我国肉牛业持续发展。该选题针对肉牛业短板和优质高效的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通过建立肉牛数据收集和传输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研发全基因组选择肉牛遗传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发掘优质、高产等相关的新基因三个立足点,联合国内主要肉牛育种单位进行协同创新。选题研发的集现代先进技术于一体的高效肉牛育种技术体系将推动占我国肉牛市场65%的肉用西门塔尔牛新品种选育,打破其供种依赖进口的局面,提高肉牛业生产效率,实现在肉牛育种技术体系和品种培育上的重大突破。
院科技局副局长文学就做好项目实施提出了4点要求: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产出导向。项目设置的目的就是突破重大技术、产出标志性的大成果、产生重大社会影响。主持单位和首席科学家应全局统筹。二是发挥首席的统领作用。项目赋予首席很大的人财物和技术路线制定的权力,首席应发挥好组织、带动、调配和监督的作用。三是加强实施进展的宣传。中国农科院对成果示范推广的宣传非常重视,项目组应在执行过程中对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宣传。四是做好绩效考评??萍季纸⒍喽焦芾砘疲ü计谰龆ㄊ欠窦绦С?。
下一步,项目首席专家将协同参加单位,以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国家畜禽改良研究中心等平台为依托,坚持面向国家需求,围绕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科技问题、短板领域,利用多领域先进技术开展以研究链条为主线的集成创新,力争尽快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符合我国国情需求的肉用牛新品种,为保障国家动物种业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会上,中国农科院科技局介绍了院重大产出科研选题的背景、产生过程以及项目实施的管理要求。参会人员就工作重点、难点、成果产出、进度安排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