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一线急先锋】灾区中的“田间课堂”
在河南省的暴雨灾害中,鹤壁市浚县的玉米受灾严重。“附近村子的庄稼都淹了,不知道还能不能保住???”听着村民的介绍,看着成片倒伏的玉米,作科所的专家们心中五味杂陈,大家当即表态,“一定尽全力指导农户灾后恢复生产,将农民兄弟的损失减少到最?。 ?/p>
闻“汛”出击 深入一线
在千年一遇的暴雨中,河南省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受损严重。按照部院党组统一部署,作科所紧急成立救灾专家组,由副所长周文彬带队,马兴林、王克如、李从锋等6位一线科研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启程奔赴滑县、浚县和淇县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昨夜的14级大风把仅剩的玉米又吹倒了,这还有救没?下一季可咋办?”“帮我们看看前面的果园吧,现在还被水泡着呢!”在淇县西岗镇郝街村的农田里,村民们没等专家组询问情况就纷纷围拢上来。玉米专家王克如、马兴林和李从锋顾不上脚下的泥泞一头扎进庄稼地,实地查看玉米植株的情况,耐心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傍晚,马兴林研究员在回程路上听说农户家的玉米出现不知名的病害后,立马掉头过去查看?!罢馐怯烧婢鸬牟『Γ怯捎诟呶赂呤斐傻?。”鉴定完病害后,马兴林又为农户详细讲解了下一步的防治方法。
泥泞的道路挡不住调研的脚步,酷热的天气更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和韧劲。连续5天,专家组白天奔波在3个县17个乡镇49个受灾村调研指导,夜晚因地制宜制定灾后复耕减损方案?!坝衩坠Iさ乜?,以促长防病保高产为主;玉米渍水地块,以排水抗逆稳产为主;绝收田块,以改种减少损失为主?!蓖蹩巳缪芯吭彼怠?/p>
田间课堂 深入人心
为更好解决灾后玉米生产中遇到的病虫害等一系列问题,专家商量要发挥“田间课堂”的作用,为受灾农户开展现场技术培训。马兴林研究员率先在滑县的合作社开展现场田间诊断和技术讲解,受到专业户和种田能手的欢迎,随后又在淇县和浚县开展田间课堂。
专家们顶着烈日,带领当地农技中心人员、农广校老师,针对种植大户、合作社、受灾农户举办了3期作物恢复生产田间课堂,通过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农民很快掌握了洪涝灾害后田间管理、增施肥料、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农民们感激地说:“专家不仅为我们传授了技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为我们恢复生产提振了信心!”
“我们不仅要给农民讲清楚,更要让农民记得住、做得到?!?李从锋副研究员介绍说,“我们把严谨的科学知识通俗化、简单化,制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明白纸’发给100多个农户,帮助大家复产复耕?!?/p>
初心如磐 服务三农
“党员干部要带头,要充分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辛劳的作风,真正为灾区做点实事。”专家组牢记研究所党委的嘱托,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在提供科技支撑的同时,想方设法帮助灾区尽早恢复农业生产。
为推进绝收地块恢复生产,专家组主动联系三县农业管理部门,讨论补种改种方案,联系优质物资,捐赠绿豆种子200斤,白萝卜、大白菜、生菜种子150斤,受到当地农技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们的高度赞扬。
“河南是农业大省,一直是我们服务三农的主战场,我们已经将这次支援的3个县纳入研究所乡村振兴科技帮扶联系县?!敝芪谋蚪樯芩担跋乱徊轿颐墙缘辰ㄒ炫┮悼萍即葱鹿ぷ?,安排相关的党支部与县里对接,为灾区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p>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