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专门部署,凸显了科技创新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彰显了党中央对于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指出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怎么做、做什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杨鹏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时表示。
如何理解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要义?杨鹏表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经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在生物育种、耕地资源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但目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尚不合理、创新体系架构尚待完善,创新投资更多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企业等主体的研发投入不足,农业领域原创性、重大突破性成果相对较少,“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整体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以政产学研结合、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等为基础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实体性要素的相互结合,不仅能够为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供保障,对于为农业生产注入更多活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p>
当谈到中国农科院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研管理机制创新方面开展了哪些有益探索?杨鹏说:“中国农科院将打造‘四中心一智库’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追求,贯彻落实新型举国体制要求构建了‘举院抓大事’管理机制,优化和完善农业农村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等建设布局支撑国家整体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创新文化、涵养优良学风,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紧密合作、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不断提升体系化能力和重点突破能力,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杨鹏还关注报告中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容,他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决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杨鹏认为,当前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影响,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复杂严峻形势,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农业生产由要素驱动转换为科技创新驱动,并以此撬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已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我国农业农村领域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仅10%处于国际领跑地位,51%处于跟跑阶段,还存在基础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技术被“卡脖子”等硬伤。中国农科院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需要聚焦“四个面向”,加速合成生物、基因编辑、农业机器人等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加强生物育种、耕地保育等产业亟需的技术产品研发;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研任务;强化对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食物消费需求的科技支撑,努力在原始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把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