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按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改革方向,以转换机制为重点,优化科技资源、整合科技优势,提升创新能力,将研究所建成国际一流的棉花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产业发展中心。
二、工作思路
突出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人才结构,强化岗位功能,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新型的约束激励和分配机制。
三、机构设置
1、管理机构。按照“精干、协作、高效”的创新管理队伍建设目标,进一步合并职能、重组机构、精简人员、增强效能,压缩、调整职能管理部门。继续推行全员聘任制,加强岗位管理,逐步建立起“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取酬”,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
2、创新中心。重点从事棉花品种资源、生物技术、遗传育种、耕作栽培、植物?;?、区域试验、品质检测和文献信息等领域的研究。确定创新中心的固定岗位为112人、流动岗位32人、管理岗位16人。
3、产业开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科技贸易公司;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合资融资,组建并合理布局区域合资公司,理顺现有7个合资公司的关系;组建“产研贸一体化”的科技先导型龙头企业——中棉种业(集团)公司,争取早日上市。目前,公司和实体内的在岗人员为140人,另有部分人员将充实到产业开发部门。
4、后勤服务。通过重新整合,组建后勤服务中心,实行聘任制、有偿服务、独立核算。目前,在后勤服务中心各部门的在职人员74人,另有部分人员将充实到后勤服务中心。
四、改革实施步骤
2002年12月~2003年1月,传达上级改革精神,做好宣传动员。
2003年1月~2003年2月,起草初步方案,提交所职代会审议通过后上报。
2003年3月~2004年9月,重点实施阶段。主要完成科技创新中心学科与创新岗位设置、管理机构与岗位设置;制定产业开发改革方案;成立后勤服务中心,并完成相关岗位人员招聘。
2004年10月,总结改革工作与试运行情况,完善有关管理办法。
2004年11月~2004年12月,申请评估验收。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