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我院2005年产业工作会已经开了三天了,雷院长代表院党组作了全院的产业工作报告,有六个单位包括特邀的吉林省农科院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还请了中国科学院的同志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作了报告,今天又分成小组进行了研讨,同时,邀请了吉林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等五个省院召开了农业科研系统种业研讨会,会议开的是比较成功。下面,我就我院的产业工作讲三点:
一、提高认识,加快产业的发展
我在多个场合都讲过,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是推动我院各个研究所快速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我们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各个研究所要以科研为本,这是我们始终强调的,我们的根本任务是科研,但是要想更好地进行科研,必须要进行强有力的产业开发。这是基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基于国家对农业科研投入的不足,让我们不能安心地或者不能更好地搞科学研究,或者说科研还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在少数研究所甚至不能保证正常的工资发放,我们需要一部分额外的经费来支持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科学研究;二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我们积累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我们稍加集成、孵化、开发,就会产生相当规模的经济效益。如果我们自己稍加努力就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一方面由于科研经费的不足迫使我们进行产业开发,以获取更多的经费支持我们的农业科研事业,另一方面是我们主动地把我们拥有的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近两三年,全院有7个研究所的产业净收入超过了千万,有6个靠的是科技产业。
前不久到吉林省和特产所调研时,我讲过,近三年来我最高兴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是重大科学工程的建成、投入运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我们北京总部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这么一栋楼和里面的科学研究。第二件是棉花所的成功搬迁。麻类所和烟草所也做了类似的工作,但我认为棉花所的搬迁最成功,不仅没影响正常的工作,还对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第三件是特产所产业的快速发展。2002年春天,我到特产所调研时,特产所是我们院最困难的一个研究所,我非常担心这个所的生存问题,欠债2000多万,包括欠院里几百万的产业资金和欠银行1200万元,发工资几乎完全靠向银行和院里借款。在仅仅两三年的时间里,研究所的产业有了很快的发展,今年我估计产业收入实现6000万不成问题,虽然还不能和哈尔滨兽医所、兰州兽医所比,但他们不容置疑地排在第三的位置上。从难以生存、欠债2000多万,到现在一年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跃。这就最引人注目的三件事,我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看到第四个亮点。
昨天上午,我到兰州兽医所看了看,你们下午也都去参观了。兰州兽医所所区的环境建设,在兰州市不是最好的也是最好的之一,这样的环境是靠钱建设出来的,如果没有钱,也就不会有那么好的环境建设。说明我们要加快发展,经济是基础。如果我们没有额外的经费来源,没有我们产业开发的收入,我们就会有很多想做的事办不成,我们的事业发展就会放慢,甚至停滞不前。反过来,我们把科技产业做强做大了,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用来反哺科研,“两个轮子”都快速、协调地转起来了,我们的事业才能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兰州兽医所和哈尔滨兽医所就是最好的例子,科技产业发展起来了,经费充足了,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改善了,收入提高了,研究人员也就更安心于科学研究了。院里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大部分的研究所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虽然各个研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不一样,所遇到的机遇也不一样,产业孵化的模式、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也就不可能一样,但关键是要提高认识,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有些研究所产业开发的确有难度,但我举特产所这个例子,还是那个所还是那些人,为什么仅仅两三所时间变化那么大,关键是认识、重视和用人问题。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会议代表,如果是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回去后要向全所灌输这个思想,不是领导同志的也要向领导班子汇报这个思想。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快产业的发展和搞好科学研究没有矛盾,只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和产业健康发展
我们院这么多公司,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管理是规范的。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国家政策的因素,但是,现在要逐步规范起来。第一要把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科学研究分开。在我们产业发展的早期,很多研究搞得好的,出了成果顺带就把成果的孵化、开发一并做了,既搞研究又搞开发,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现在一定要分开。一般的研究所都要分成科学研究、科技产业、后勤服务三个领域,从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角度分析,除了我们研究所的领导班子成员能够兼顾这三个领域外外,其他人员不要互兼??蒲腥嗽本褪且ㄐ母愫每蒲а芯?,开发人员就是专心搞好产业开发。刚才有的同志提到搞开发、进公司的人员怎么办的问题,人还是你们研究所的人,只是岗位不同,岗位职责不同,工资待遇和核算方式不同,将来退休了还是和本所的其他职工一样,不存在后顾之忧问题。第二就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刚才有的同志讲,我们缺乏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这我承认,但这些人才哪儿来,我认为大量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它和科学研究不一样,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要靠我们自己锻炼、自己培养,立足于本单位。要使一批有兴趣、立志于搞产业的人,能够在这方面下功夫去钻研,我们搞产业的有很多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关键是相关政策的配套。这需要院所共同制定有关政策,加强对这些潜力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也希望我们从事产业管理工作的同志能够有大的胸怀,根据游戏规则,放开来做游戏,但是一定要先制定好游戏规则。第三是开拓市场和内部节约相结合。现在我们主要问题是市场开拓力不强,我们有很好的产品,人家也认为我们有好产品,但怎样打开市场,或者如何把市场做强做大,是个问题。由于我们科研事业单位办企业,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我们的市场运作的手段有限,如何打开市场是我们科研单位办企业的一个关口,体制不分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象我们的兰州兽医所、哈尔滨兽医所,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我认为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还远远不够,更何况我们其他研究所。另一个就是节支问题,干什么都要注意节约。一般的所我就不说了,就拿哈尔滨兽医所为例,我和他们的领导班子说,你们管理的好,一年就可以节约一千万元以上,他们所领导也承认这个问题。节约成本能节约一千万,实际相当于多创收一千万,一千万对于兰州兽医所、哈尔滨兽医所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大多数所就是个天文数字。我们有的所开发一年也就几万、几十万,一百万就了不起了。加强公司内部的管理非常重要,把这几个方面都考虑到、都管好了,我们的产业、我们的公司才能健康发展。既要制定激励措施,也要形成监督机制,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监督没有激励,那就监督死掉了,只有激励没有监督,那就疯掉了。我们应该提倡什么,就要激励,但要有框框。
三、加强内外协作,创建农业科技产业的航母
我院有70多个公司,有的一个所就有好几个公司,所内合作,所与所之间的合作,中国农科院与院外的合作,我认为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了。在科研创新方面,我们提出把中国农科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我们也向国家建议建设国家农业创新体系,被中央、国务院采纳了,写进了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但是产业开发不可能写到一号文件里。今天上午我在农业科研系统种业研讨会上讲了,我们将面临两个挑战,一是国内种业的激烈竞争,到去年年底,全国已经有八千多家种业公司,对科技、人才、生产、渠道、市场等资源的竞争既无序又激烈;二是我们将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国内的种子公司,注册资本多的也就几千万,少的只有几十万,将来国内市场完全放开,国际上小的公司也得几十个亿,如果我们不联合、不合作,我们就象大海里的小舢板一样,和人家的“航母”比,相差甚远。所以,我们首先在内部加强联系和合作,我们农业科研系统先联合,形成产业开发的一个联合体。我们有优势,就是我们的知识原创能力和一大批科技成果,我们对产业内部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当然,我们也有劣势,我们不懂资本运营,不懂大公司经营管理。国内几个农业上市公司,上市后就迷失了方向,不搞农业搞起了房地产,这不是中国农业科研单位或者中国农科院搞产业的方向,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从事我们本领域、本行业的工作,而不是倒买倒卖,这不是我们的强项。老老实实地搞好我们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疫苗等主导产业,任何时候都应该这样,现在如此,将来我们的联合体也就应该是这样。我们一定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在科研上我们已经这样做了,而且做得很好,包括我们院内的动物科学相关的研究所之间,以及搞作物科学研究的作物科学所、生物技术所、棉花所、水稻所、油料所等,他们之间的合作是比较好的,我院与院外在科研方面的合作也是比较成功的。在产业开发方面我们还没有跨出这一步,我们正在考虑这个问题,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但我们要有思想准备,要有所考虑。这样我们才能应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
我就讲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其它一些具体的问题,有的在雷院长的报告中已经讲到了,有的在产业局起草的《指导意见》中也已经提到,我就不再重复。刚才听了三个小组的总结发言,大家总的来说还是肯定这几年产业工作的成绩的,但是也对院里的工作和提交会议讨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近30条意见或建议,希望产业局能够认真地研究,有的是产业局能够解决的,尽快解决,有的是要和机关别的局、和研究所一起研究解决,要共同研究解决。有的同志提到分类指导问题,说老实话,我认为谈不上指导,产业局不比你们所长高明到哪儿去,只是他们主要
分享到
翟虎渠院长在院2005年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5-11-09
|来源: 产业局|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